第44集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行政区划:
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846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FALUN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首都
柏林(德文:Berlin),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人口约363.4万(2018年9月30日)。
柏林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城市中心坐标为52°31′,东经13°2′。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9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为两个区域,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
柏林与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友城关系,如洛杉矶、巴黎、伦敦和马德里等。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七名。2023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举行。
国家象征:
国名
德意志最初是单指脱离加洛林王朝独立的四个日耳曼民族,施瓦本人、巴伐利亚人、撒克逊人和法兰克尼亚人,他们于10世纪初建立德意志王国。源自约1080年一本关于科隆大主教阿诺(Anno)的德语传记作品阿诺之歌(Annolied)。
中文“德意志”一词是德语Deutsch的音译,日韩对德国的称呼汉字写法则都是“独逸”,日文写作“ドイツ(独逸,Doitsu)”,韩文写作“독일(獨逸,Dokil)”。而日耳曼一词是来自于拉丁语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东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公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后来英语单词的德国(Germany)由此演变而来。而德语中的德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