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二 我有妙法,可救民百万
接着安排柳县丞在城外搭建临时难民营地,令马典吏带人清查大安坊,常乐坊和青龙坊的户籍人口。
如今河南的蝗灾已经暴发,河南距离关中近在咫尺。
每次河南或者山西,陕西有大灾,总会有大批灾民跑到京城来寻求赈济。
贾琼昨天谋划了一个大工程,正好可以利用这些灾民,以工代赈,既可救灾,又能创收。
这是个庞大的计划,隆庆帝,贾家族人,四王八公乃至他的众多亲朋好友,都能从这个计划中获益,而贾琼注定是收获最大的一个。
处理完长安县的公务,吃完中饭,贾琼便又进宫面圣了。
南书房中,隆庆帝正在跟几个大学士商议此次蝗灾的应对问题。
张纯阳说道:“河南,冀州,山东都上报了灾情。
这一次的蝗灾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恐怕要远超预期,不排除有流毒外省的可能性。”
隆庆帝看向罗瑾问道:“罗爱卿,河南等地的义仓现有存粮多少?”
罗瑾回道:“回皇上,从五月开始,户部已经开始筹集粮食。
河南含嘉仓现有存粮二十二万石,山东临清仓有存粮三十万石,冀州保定仓有存粮二十五万石。
后续还会有大约四十万石粮食,不日就能运抵山东。”
隆庆帝皱眉说道:“怎么才这么点儿,这些粮食,也就够百万灾民半年之用吧。
这场蝗灾范围这么大,受灾人口肯定远不止百万。
朕不是命内库划拨了一百万两银子给户部吗,如何才筹到这么点儿粮食。”
罗瑾无奈说道:“皇上,去年因为中原大旱,义仓中的大部分存粮都已经消耗殆尽。
这些粮食,还是户部刚从江南各地收购的夏粮。
最近几年灾情频繁,各地粮食价格一涨再涨。
中原之地就不用说了,现在二两银子一石也未必能买到。
如今江南的几个产粮大省,新粮价格也已经涨到一两一钱银子一石。
再加上运粮北上的损耗,这已经是户部能筹集到的极限了。”
隆庆帝问道:“此次受灾人口会有多少,内阁可有预测?”
张纯阳回道:“回皇上,内阁预测,这次受灾人口恐怕会超过三百万,甚至有可能会达到五百万之数。”
隆庆帝眉头紧锁,说道:“五百万!就算加上各地常平仓的存粮,也撑不了三个月。
更不用说让灾民恢复耕种了,内阁可有应对之策?”
罗瑾建议道:“今年江南等地没有什么大灾,臣以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田赋。
等秋粮入库,应该能填上一部分缺口。”
隆庆帝对这个办法并不是特别满意,他摇摇头说道:“江南前年水患严重,百姓生计本就艰难。
再加重赋,恐怕会民怨四起,还有别的办法吗?”
杨思诚说道:“臣以为民间其实并不缺粮,只是许多粮商大户囤积居奇,大肆收购粮食,故意抬高了粮价。
臣以为应该对这些不法奸商进行打击,收缴粮食用于赈灾。”
罗瑾闻言反对道:“粮商购粮贩卖本是合法经营,只要其如实缴纳税赋,朝廷有什么理由收缴他们的粮食,这与强盗何异?”
李世睿说道:“任意收缴粮食确实不妥,不如朝廷向粮商先借一部分粮食,等到来年宽裕时再还上便是。”
隆庆帝点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个主意,若是有人肯为朝廷解忧,可以酌情进行嘉奖。
内阁尽快讨论个章程出来,先试行一下看看效果。”
……
因为隆庆帝一直在跟内阁大臣们商议大事,这时候没有急事太监是不会进去打扰的,所以贾琼只能在南书房外面候着。
等的时间太长,贾琼最后索性坐在栏杆上,靠着柱子打起了瞌睡。
一直等了两个多时辰,太阳都要落山了,几个阁老才从南书房出来。
张纯阳走在最前面,他看到贾琼后,只淡淡扫了一眼便走了。
罗瑾冷哼一声,说了一句:“不懂规矩。”跟在张纯阳后面拂袖而去。
李世睿,杨思诚,谢谦三人走在后面,见此情景,李世睿上前拍了拍贾琼的肩膀将他唤醒。
他教训道:“玉京,你怎么在这里睡上了,成何体统。”
贾琼清醒过来,忙行礼说道:“下官参见三位阁老。
我有事要面见圣上,等得时间太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杨思诚说道:“你进去吧,小心些,皇上正因为蝗灾的事忧心呢。”
贾琼拱手说道:“谢杨大人提醒。”
等三人走后,贾琼整理了一番仪表后,才来到殿门口请见。
进到南书房,贾琼便看到隆庆帝一脸愁容的坐在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