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路英听她说了两句,马上知道她也认真看了七贤洞。 “楚兄弟到七贤洞,也是因为那几个书生最初的目标就是七贤洞吧?” “对。而且,我们能查到的,相信当初洪巡司也查到了。他带着人去了七贤洞,然后……” 对巡捕司的人来说,腰牌如生命。 那小旗的腰牌留在水底,只能说要么他就是在七贤洞出了事,要么是离开后没多久就出事。 七贤洞这条“别路”藏在很别扭的位置,没有乡民带着很难找到。而知道这条路的人不会太多,稍后派人打听一下应该能找到。 路英道“同样的道理也能用到那几个书生身上。罗汉塔和这个七贤洞之间有什么关联?那几个书生为何会前往被当地人视作‘禁区’的罗汉谷?别人倒也罢了,其中一人就是周边村镇的人,他不应该一点顾忌都没有。” “首要的还是要找到七贤洞消失了的那个石厅。” “嗯……”路英一笑:“你我想法一样。” “相比较罗汉谷,我更怀疑七贤洞。” 这话一出,秋江也笑了:“行了,路兄找到真正能和你讨论的人了。” “罗汉塔的‘妖诡’事件已经是百来年前的事情了。至少从我大明开国以后,此地太太平平。这次旧祸重新出,因为什么?因为几个好奇的读书人闯入罗汉谷么? “事实上,这些年进入罗汉谷的人并不少。” 楚亭月“咦”了一声。 路英解释说,他们做了详细的调查。罗汉谷那地方因为人迹罕至,动植物资源丰富,其实经常有一些想要偷懒的村民跑去打猎、挖兰花。 甚至胆子大的村姑都有结伴进去挖野菜,采果子的。 罗汉谷附近有一片桃花林,结的野桃子味道不错,挑去集市上卖是一笔无本之财。 每年跑去罗汉谷的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四十人,这还是他们在周边几个村镇打听到的。不算行路的,探险的…… 至于出的事,他仔细看了周边两个县的案卷,起码从大明开国以来,都是正常的。 遇到野兽,坠崖,强盗……等等。 只不过罗汉塔妖名远播,出点什么事当地人就喜欢往上头套。 “照着路兄的查看,那几个书生哪怕去了罗汉谷,也出不了大事。” “对。” “事实上,他们又出了事。那就两种可能,其一,他们在罗汉塔有了不同于旁人的发现,引来杀生之祸。其二,他们的死与罗汉谷无关。” “七贤洞这条小路是采摘兰花的村民偶然发现的,算时间,不到两年。” “对,刚刚带我去七贤洞的就是第一个发现的村民。” 路英停了下步,朝她看看,笑着摇了摇头。 楚亭月想了一会儿:“啊——他们只是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发现的,在此前是否有其他人也发现了尚未可知,我不该那么武断。但是,带那几个书生去七贤洞的,是和那人一起发现山路的人。” 这次路英点了点头:“那人我已经找到。找到他带路的是邻县某某,给了二两银子。一群读书人在洞里玩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离开了,此后跟着他去看了个瀑布。他一直送他们到下山的路上才分手。” “去了两个地方,那应该已经是傍晚。这群书生没有进村?” 兰簧村赵员外的说法——六个年轻人进山之后一去不返。 “他们没有去兰簧村,而是去了临溪村。” 这个村子距离兰簧村直线距离不到五里,但被山隔开,进天目山完全是两条道。 这群书生从那边出,显然就是为了去临溪村。 “他们中有人是赵员外的外甥,没有道理忽然改变行程,去别的村子投宿啊——”根据她了解的资料,六人中没有谁的亲戚朋友在临溪村。 “那向导说,六人是要去临溪村看一块碑——《至顺游七贤洞记》。” 楚亭月迷惑看,除了知道至顺是前朝年号,其他都没听过。 “一个不出名的文章,前朝临溪村一个书生写的。这个书生后来官至高品,发迹后不忘故乡,修桥铺路,乡人奉之为土地,把他早年写的文章都刻在庙中。” “他们去看这个文章……是为了验证七贤洞曾经的构造?” 路英又给了一个赞许的表情,递给她一张纸。 文章写的一般,难怪出了临溪村没人知道,但是对七贤洞的描写非常详细。 进洞后怎么走到第一个厅,再怎么走,多少距离到第二个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