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教育为先
唐天子。
虽然大部分人并非那些大儒之类的大家,但是教教小孩子还有教教文盲识字还是绰绰有余。
对于这一块启蒙教育,李宁倒不用太操心。
除了儿童的教育之外,李宁还成立了妇女专用学堂,让她们学习纺织。
这将是她们为家庭赚钱的门路之一,也是未来安西都护府赚钱的门路之一。
李宁相信在还把棉花只当成观赏物的大唐来说,棉衣将会是抢手货。
毕竟那个年代有钱人家有真皮大衣御寒,而普通百姓只能靠着麻衣纸衣填充了鸭绒和芦絮御寒。
而棉衣的出现将让普通百姓拥有媲美裘衣的保暖衣物。
还可以将棉花织物卖到大食更往西的拜占庭帝国。
将来利润相当可观。
当然既然谈到赚钱,那么学习使用新式纺织机的话就是要收费的,学费是五文钱,包学会。
但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军属家眷免费学习,同时学习时还有铜钱拿,每天一文钱。
于是很多妇人跑来报名学习,当然大部分是为了那每天的一文钱。
至于学习用具,也就是她们用的纺车。
那是李宁从后世直接拿来的不算最先进,却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一种纺织机。
那就是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黄道婆三锭纺织机。
比起现有的手摇式只有一个锭子的纺车,最新改进的纺车足足有三个锭子,同时将手摇式改成脚踏式,解放了双手,这样纺织效率提高了三四倍。
大战结束之后,如今雀离关的木匠正依照着李宁画的图纸加班加点生产这种三锭纺织机。
除了妇人们,干重体力活的汉子们也被李宁纠集在一起学习如何沤肥。
对着郭昕拍下胸膛之后,很快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关于粮食增产的牛皮吹下之后,李宁发现靠着动物粪便生成氨气还有焦煤生成的氨气的数量比起安西都护府所有耕地来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微乎其微到忽略不计。
要知道每亩地起码需要五十到六十斤的氮肥,那么安西都护府还有西州等地所需的化肥的数量非常可观。
仅靠着雀离关这个和后世小作坊一样大小的生产基地生产是极其不现实的。
认清现实的李宁决定趁着秋后农闲时节组织农民以及脑袋灵活的百姓培训如何就地制取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