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华姐说完,见大家一副兴致不高的模样,连忙拍拍手:“打起精神来,塑造一个好的论点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快来一起讨论一下,怎么能将它在短暂的辩论时间里讲清楚。”
一辩:“我已经麻木了,我们就这点时间,想把它讲清楚的同时攻下对面,根本做不到啊。”
晓星希皱了眉:“其实是可以的,我们只要能讲清楚,在我们的体系下对方没有发挥空间。所以攻击和论述我们需要二选一,选了论述就要放弃和对面抱团打,避免被拖入他们的话语体系下。”
一辩:“辩论不和对面打还叫什么辩论?”
晓星希:“是让他们来打我们,我们借力打力,阐述我们的东西,没必要去打他们,我们的东西只要能立住,走进人心,天然会把他们打倒。”
一辩:“你的意思是他们质询我们,难道我们不回应吗?”
晓星希:“你在开玩笑吗?如果他们问你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让你和他们比数据,比一比究竟‘阻碍’还是‘不阻碍’,你纠缠着回答就是落入他们的话语里。
回应不意味着回答,你要告诉他们,用老一套的方式去比‘阻碍’没有意义,‘知行合一’本身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新架构。
这才是你应有的回应方式,找准你自己的立场,在你自己的架构下去回应,而不是被他们带着跑。”
一辩闭上嘴,不置可否。
郑维鼓掌叫道:“说得好!我已经记下来了,立稳自身方能不败,我要把这句贴手机壳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被其他人的观点带着跑。”
晓星希看了他一眼,郑维冲她眨眼点了下头,似乎在说:怎么样?这波捧场捧得不错吧?
她掩了笑意,转开了头。
一辩叹了口气:“那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知行合一’不存在了吗?你之前提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有点似懂非懂。”
晓星希:“这个想法也只是我自己心头掠过的一点灵感,离完全讲透彻我还有一些路要走,只能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抛砖引玉吧。”说着她将目光送向华姐。
华姐冲她点了下头示意继续。
她才喝了口水,拿出自己做的那些笔记资料,现场讲解了起来。
“在这个论点上我们要去展现我们所需的价值,最好是取‘知行合一’的起源义,也就是‘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①’这里重视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也就是在行动中践行人的道德。
取起源义一是有‘知行合一’的提出者王阳明本人的作品做大量论据。
二是若取大众常以为的‘实践出真知’这样的含义实际上没有什么辩论的空间。
三是这方便我们拆解辩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实践决定认知,如果仅将‘知行合一’中的‘知’当作认知去打,那‘知行’二者不可拆。我们想要论证‘阻碍’成立,明显是强人所难,评委也不会是这个意思。
当我将这个词释读为起源义时,我发现了一点,‘知行合一’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太早,成为了主流叙事后,我们是否太过将其神话了?
辩题之中含有‘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那这个完美符合我们所有人固有认知的词,它在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变化?”
晓星希看了眼正目不转睛盯着自己的几个人,抿了口水,好整以暇地等他们的反馈。
和俊不自觉地点头:“我们一开始是被固有思维困住了,不敢去反驳‘知行合一’这样的词汇,才会导致后续想要证明‘阻碍’却总是打不到重点,轻飘飘地像是给对面挠痒痒。”
晓星希:“辩论用词要准确,我们不是在反驳,你这个词会被人抓住话柄,你实际上无法反驳它。我的意思仅仅是这种‘知行’关系在时代发展中将会发生一些变化。”
一辩:“就是这里,你提的这些变化我实在不太理解,而且让我写我怎么都绕不出去证变化是阻碍的这一层,但为什么你会说阻碍不重要?”
晓星希挑眉看了他一眼:“你知道布朗运动吗?”
一辩叫着:“咱们学数理的,谁会不知道布朗运动啊,高中物理书上就写了: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会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这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先生发现的现实规律。”
晓星希笑了下:“那你也知道布朗运动背后的形成机制对吧?”
一辩:“昂,这是热力学部分的内容,实际上由爱因斯坦的那篇论文指出,由于组成液体或气体的微小粒子在不停息地运动中交换动量,对悬浮的固体微粒在不同方向上的撞击程度不同导致的。”
晓星希:“OK,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结果。布朗运动是组成万物的微小粒子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一辩:“啊?不过这么一说,倒确实是,探究宏观上的布朗运动的背后原理,实际是微观粒子的一种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