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杨家愁事
位于淮安府清河县的宁化镇,此地民风淳朴,虽然不算繁华但百姓大多也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东边一条巷子的最里面的一座小院中,住着一户杨姓人家,此时正是傍晚,各家各户厨房上都飘起了炊烟,而杨家的厨房上方却还安安静静的。
“唉,你们说,逸儿怎么还没回来?”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粗布衣的妇人看着坐在对面的家人满脸愁容的说道。
“按理说,二叔昨日就该到家了。”杨家的大儿媳妇黄月娘摸了摸大着的肚子同样脸色不安的说道。
“不会是夏家为难二哥,把人给扣下了吧。”一个长相秀丽同样穿着灰色粗布衣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紧张兮兮的接过话,她的怀里搂着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哥儿,正是黄月娘的大儿子鑫哥儿。
柳蔓初闻言眼底掠过惊慌,越发的坐立不安了,她的二儿子杨苍逸前往淮安府退亲,按日子算起来昨日就该到家了,可是如今还不见人回来,家里人忍不住担心起来,怕他是不是退亲没成功或者遇到什么意外了。
杨家曾经也是住在淮安府的有钱人家,杨老太爷颇有经商天赋,从一个乡下穷人家的孩子到可以在府城开店做生意的成功商人,也算是一个厉害之人,然而杨老太爷子嗣薄弱只得了杨老爷一个儿子继承家业。
而杨老爷自小就喜读诗书对从商并无兴趣,本来打算参加科考的他因为杨老太爷急病去世后守孝在家,不得不接管起家中店铺。
杨老爷根本就不是经商的料对做生意一窍不通,杨夫人柳蔓初性子温顺贤淑,同样不会做生意。
生意做着做着就亏损了起来,在本就入不敷出的时候,杨老爷又被熟人所骗,最终散尽家产卖了宅子才还清了债务。
杨老爷受不了打击一蹶不振,而他骨子里又有着文人的骨气硬是不肯接受朋友的资助,无奈柳蔓初只能带着一家人搬回到宁化镇。
她娘家是宁化镇这边的人,爹娘老来得女,在她长大嫁人后不久就接连病逝了,回到宁化镇至少还有可以落脚的一座小院。
杨老爷杨杰铭年轻时在书院与淮安府首富夏家的大少爷夏守诚相识成为挚友,两人情谊深厚,在各自成家后更是想要成为儿女亲家。
可惜他们两家第一个孩子都是男孩,结亲家的念头只能作罢,好在后来杨家又生了一个儿子,不久后夏家第二个孩子也出生了,这次是个女儿,杨夏两家便在孩子们满周岁那年定下了婚约。
杨家败落的时候,夏守诚已经考中进士在京中当起了一个小官员,等到夏守诚得知消息的时候,杨家已经搬到宁化镇了。
谁也没想到杨杰铭因自己错信他人,毁了杨老太爷打拼一辈子的家业,又连累了家人差点流落街头而日夜悔恨,其实精神已经有点失常了。
因为搬回娘子娘家居住,又时不时听到左邻右舍的八卦妇人的闲言碎语。
他终日郁结于心胡思乱想,想着想着人竟然魔怔了,等到柳蔓初注意到时,他人竟然已经得了疯病。
相公疯了,柳蔓初看着怀里抱着的未满一岁的小女儿,还有那一个七岁一个才五岁的儿子们,只觉得人生无望不知该怎么活下去。
然而世事无常,真的是苦难专挑穷苦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似乎并不曾放过他们家。
某天那疯疯癫癫的杨杰铭出了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柳蔓初找遍了整个宁化镇都没有找到人,她整个人都崩溃绝望了,甚至想到了带着孩子们跳江了却残生的念头。
终究为母则强,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哭过伤心过后,她还是咬牙撑了下来,靠着四处打零工拉扯着几个孩子活了下来。
本来他们家和夏家已经断了联系,在杨杰铭刚走丢的那段时间,有一个熟人和柳蔓初说,他去淮安府城走亲戚时,好像看到了杨杰铭,柳蔓初为了找人带着几个孩子借了银子赶到淮安府寻人去了。
人没找到,她却病倒在了淮安府城里,就在他们一家人最无助的时候,碰到了夏家二少爷夏守义,夏守义因为兄长的关系也是认识她的,在他们家刚落难时,也曾帮过他们家。
他把她们母子几人带回了夏府,彼时与杨苍逸订有婚约的夏家大小姐夏朝露和兄长也正好回淮安府陪伴祖父,他们几人见了面,夏守义说夏守诚曾来过信件,提过让他帮助杨家,且他们两家的亲事不会因为杨家的变故而改变。
他们在夏府住了一段时间,直到她身体养好后才离开,在夏家住的那段时间,她就看出来了小小年纪的夏朝露颇为嫌弃他们,看起来并不愿承认这门亲事。
所以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她就留下一封信和当初订亲的信物立下的婚书托夏守义交给夏守诚,希望可以解除两家的亲事。
然而夏守义只留下信,并不肯接下信物和婚书,后来他们回到宁化镇后不久就接到了夏守诚的信,信里夏守诚说不同意解除亲事,那时候她拉扯几个孩子已经很难了,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