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细柳
武帝时挖掘昆明池,挖出来的土,就堆积成了高原,此地遍植细柳,相传昔日,周亚夫的细柳营,就是设置于此处。
细柳原离长安不算远,骑马的话,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到了之后,杜若却有些失望,因为昆明池差不多干涸了。
“我还以为昆明池和曲江池一般大呢。”她说。
“大概是因为渭水改道的缘故吧。”太子解释道。
渭水数次改道,比起汉时,往北边移动了不少距离,沣水的水量又比较小,再加无人维系原先的水渠,昆明池没有水流注入,就渐渐干涸了,很多地方被开垦成了农田。
他们要去的地方就在沣水边上,沣水两岸,都植有细柳,有桥相连,东边是细柳原,而对面是丰邑乡。
唐时诗人笔下的“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就是在讲这里,新丰就是丰邑乡。
当然,现在不管是丰邑乡,还是细柳原,要么是农田村落,要么是荒草荒地,已无昔时痕迹,大概也就沣水两岸,正在春风中摇曳的细柳,还记得昔日的场景。
他们打猎的地方,就在河岸旁。
这些细柳,原是种来护堤,树下的杂草中,有各种小动物出没。
他们这行人不少,不过真正来打猎的,没几个,大部分人是护卫,剩下的,也就帮忙驱赶一下草丛。
太子虽然也带了弓箭,但是他这射箭的技术,没下苦功练过,只是花架子,最多开个七斗的轻弓玩玩,射出去的箭,准头只能随缘,中不中,纯粹看天意,比不得杜若每日都要花功夫练箭。
他今日就是来陪玩,射了几箭,都没中,还被杜若嗔怪,他就是来捣乱的,惊跑了猎物。他也不反驳,只是在那里笑。
所以,到最后,射中猎物最多的,当然是杜若。
午膳时,太子又让人去农户那里,买了两只羊过来。
“今日就烤羊吧。”杜若提议道。
虽然这羊是买来的,但是羊就是羊,买来的和猎来的,又没啥区别。
“好。”太子没意见。
太子都同意了,其他人当然也没意见。
杜若让她家的两名护卫去处理羊,两名护卫搭烤羊的架子,其他人去捡柴禾,红叶绿叶去处理她猎到的兔子。
她和亓宣两人,沿着河岸走,看看有没有野菜可以采摘。
走了一会儿,太子弯腰,从地上揪了一丛野菜起来,问杜若:“阿若,这个是野姜吧?”
他在梦中见过野姜,应该不会认错,不过为了稳妥,又向杜若求证一下。
杜若转头看了一眼,点头:“对,这个可以吃,阿宣再找一些吧。”
“好。”太子继续找野姜。
杜若在草丛里挑挑拣拣,采摘了一些蒿菜。
他们回去时,烤架搭起来了,柴禾也准备齐全了,羊也架了上去,火堆也点燃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他俩了。
虞安看到太子手里拎了一堆野菜,悠然自得地跟在杜若身后走过来,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皇帝要是看到太子这个样子,他们这些伺候的人恐怕都要挨训斥。金尊玉贵的太子,什么时候干过这样的活。
他连忙接了过来,发现太子的手上都是泥土,又取了水囊,要帮太子洗手。
太子挥了挥手,示意虞安不用管他,跟着杜若,蹲到水边,一起洗手。
“老虞,把野姜也拿过来吧。”杜若洗好手,招呼他过去。
虞安没办法,只能拎着野菜过去,一起蹲在水边。
“这样,这样,把这些黄叶扯掉,剩下的洗干净,就能吃了。”杜若见他们不动手,以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洗,做了个示范,告诉亓宣和老虞怎么处理野姜,至于蒿菜,她摘的都是嫩枝,只要洗干净就行。
太子拿起一棵野姜,很熟练地扯掉了黄叶,洗干净了,又从旁边扯了一张大野菜叶子过来,在水里洗了洗,把洗好的野姜放在上面。
虞安见太子干活这么利索,也动了起来,两人一起动手,很快洗好了野姜。
东西都准备妥当,众人才分成两堆,围坐在火堆旁。
杜若坐了一会儿,就知道春日烤羊,特别是大白天,是件傻事了。
没其他原因,就是太热。
后来,大家只能坐得离火堆远远的,委托两名护卫去烤羊了。
除此之外,她都玩得很高兴。
吃完烤羊,杜若又让人熄灭了火堆,挖了个坑,把炭火都埋进了坑,倒了水进去,又填埋起来,才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