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隆恩
周氏看着杜若。
十五岁的少女,明眸皓齿,亭亭玉立,犹如含苞欲放的鲜花般明媚动人。
这是她的心头肉掌中宝,她自己看着,自然无一处不好。
旁人来看的话,也无不好吧。至少太子就知道她的好。
周氏这么安慰自己,可惜,没能成功。
太子见都没见过她,无端赐下如此厚赏,这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还是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她想到了丈夫定远侯,定远侯镇守边地,手握重兵,但是他远在西北,对长安的局势鞭长莫及,太子就算想要借他的力,也借不上,太子应该意不在此。
那么,事情又绕回来了。
太子这般厚爱,或许真的是冲着杜若本人来的。
太子今年十七岁,过个两三年就会大婚,如今太子妃的人选还没定下来,长安城里早已暗流涌动。定远侯府对此无意,周氏以前没对杜若提起过这事。现在太子这般行事,希望只是她想得太多吧。
周氏苦笑了一声,命人将这些箱子搬到杜若的院子里去。杜若的院子不算大,八个大箱子一放,几乎没有落脚的地了。
“东西怎么入库,怎么记账,还记得吗?”周氏这时候还能想到考考杜若管家理事的本领学得怎么样,心性不可谓不强大了。
“知道。”
杜若也没怯场,她指挥着两名大侍女红叶绿叶,一个记账,一个入库,另外两名小侍女青叶紫叶帮忙,将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取出来。
太子赐了杜若一堆名贵衣料,周氏听着侍女报名,听得快麻木了,不过当她听到“浮光锦二匹”时,神色终于大变了。
太子竟然连传说中的浮光锦都赐出来了。
“拿过来给我看看。”她活了三十多年,也只是在少女时代的一次宫宴上,远远见过一次浮光锦衣,第一次有机会在近处细观。
“阿娘,这个衣料很贵重吗?”杜若凑到了周氏身边,看着她手里的锦缎。
“高昌国五年一贡,每次只贡二十匹,你说贵重不贵重?”
周氏将浮光锦对着阳光,果然,观之一片炫目。
“如光在其上浮动,所以叫浮光锦吗?”杜若也看出了这衣料的玄妙之处。
“嗯,据说还有遇水不浸之妙。”周氏又道,这是她听来的传说。
这是真正的只供御用之物,就算皇帝,也只是赐给心爱之人,如今从宫里赐了出来,赐给了臣女,就算只是出自太子之手,并非圣意,但是太子这般行事,皇帝不可能不知情。
周氏想到这里,真的没法不多想。
就算是旁人,听说太子把浮光锦赐给了杜若,恐怕也会胡思乱想,暗自猜测太子的用意。
“阿娘,这么贵重的衣料,还是给阿娘用吧。”杜若不懂周氏的忧心之处,只是觉得她消受不了这么好的东西。
“傻孩子,这是殿下赐给你的,当然是给你裁衣。”周氏这话还有未完之意。
若太子对杜若无意,这只是他的无心之举,太子只是见惯了好东西,不懂其贵重之处,随便下令,他身边的人也不敢提醒他这事,才出现这个状况,她们也不用太过在意。
若太子真对杜若有意,他告知了帝后,帝后必然召见杜若,到时候,杜若穿上一身浮光锦衣,以示她愿承太子如此厚爱之情,也算两全其美。
至于拒绝,恩自上出,太子的青睐,太子妃正妻之位,这样的恩宠,不能拒绝,也不容拒绝。
“先好好收起来吧。”周氏没说透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免得事有不逮时,让杜若难受。
这件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只是私下揣摩,杜若自己想到了这个上面,她没办法,想不到,那就想不到吧。
“太子赐了什么东西,不要和人说,免得旁人笑我们府上轻狂,没见过好东西,得了些宫里的赏赐,就到处炫耀,懂了吗?”周氏板着脸,敲打院子里的人。
“是,夫人。”院子里的人齐声应是。
“阿若,你也是,姊妹们问起此事,就说太子赐了些锦缎布匹,不要说得太具体,明白了吗?”周氏又提醒杜若。
“我懂了。”杜若也应是。
稍待片刻,她却问:“阿娘,那我的雕弓呢,有人问怎么来的,可以说吗?”
周氏这才想起,太子还赐了杜若三把雕弓。
她忍不住扶住了额头,这事还真不能说谎,否则就是对太子不敬了,她忽然想到了一事,说道:“没人问,不用提。有人问,就说是宫里赐的。”
卖樱桃的都能含糊其辞,惹人乱想,她们也能。就让旁人自己去猜测,这是皇帝赐的,皇后赐的,还是其他人赐的吧。
“好,我懂了,要么含糊其辞,要么就说是宫里赐的,对吧,阿娘?”杜若问。
“没错,就这么回答。”周氏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