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演
苏流光洗漱过后坐在床边,迫不及待地翻起了那本《茶经》,这是江爷爷布置的任务,当然,她也喜欢得不得了。
初读的时候,文章还有些晦涩,好在旁边有批注,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句话中的“精行俭德”四字下被划了横线,苏流光忽然想起藏茗室的墙壁横轴大字:高山仰止。
力透纸背,迥劲有力,寥寥几字已表明了人生态度。
精行俭德,高山仰止。
生活中看似不相关的细节却自有一套逻辑,这八个字是江爷爷恪守的准则,是江逾白从小到大人生导向,苏流光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座右铭的威力。
不是虚无缥缈的文字,而是约束自身的警示,有幸能入这样的师门,秉承这样的门风,苏流光坚信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精诚、高尚、简朴、有德的人。
越往后翻,批注越来越多,字迹也由歪曲变得锋利,可见这本《茶经》贯穿了江逾白的整个成长史,而今又成为她的启蒙读物。
苏流光恍惚觉得通过书与少年时期的江逾白隔空对话,这感觉很奇妙,或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苏流光觉得自己上午嫌弃“师妹”这一称呼,实在是浅薄,这分明是一个崇高的称呼。
*
芭蕉丛间掩映着一座青檐亭子,安于水际。
苏流泉,江逾白,孙子柏三人围石桌而坐,讨论着还有不到五天的茶博会。
“事情都准备都差不多了。”作为总负责人的苏流泉介绍着项目的进度,“子柏,这次的茶博会,我给孙家也留了一个展位。”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孙家的茶能重新回归众人视线。
孙家当年在茶界算得上异军突起,根基不深又涨势过快,外来茶企见不得人的手段有如吹向大厦的狂风,尖啸刺耳,摇摇欲坠。
孙家被外来茶企完败后信心受挫,自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伊始的比肩江家的意气。
苏流泉自小熟悉家中产业,对陶瓷颇有研究,但隔行如隔山,茶道这方面他是一句话也插不上。
可即使身为一个旁观者,他也为孙家感到可惜,孙家确实不是什么茶企世家,但巅峰时期几乎能与江家平分秋色,潜力不容小觑。
他实在不愿看到好友就这样落寞下去,趁这个机会,他也拉孙家一把,更想帮孙子柏找回那颗遗失的初心。
江逾白自幼在爷爷身边长大,明白一个茶企的诞生到强盛有多不容易,江家只不过是千千万万茶企中最幸运的那个。
他希望能够与江家一争的是本土茶企,良性的竞争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外来茶企的茶道源自中国,学了些皮毛回去,经过几千年的本土化早就面目全非,想与江家一争,说白了,还不够格。
孙子柏难得的沉默:“还是不了,现在的重心已经变了,实在没有精力拾起茶道。”
苏流泉听了只觉惋惜,还想再争取一下,却被孙子柏岔开了话题:“逾白,上次跟你说的那位英国朋友,你什么时候方便,咱们一起见一下。”
江逾白想起上回江菀菀生日宴上他提起的那位朋友。见了面免不了要去南方的茶园考察,茶博会开幕在即,时间确实有些紧张。
“等茶博会结束吧。”
孙子柏点点头,心里大致安排着时间,听力敏锐的他听到了自身后传来石子入水的声响,几乎是下意识地转头。
只见对岸站着一位扶着柳树的女孩,身形纤细,像一株临水而生的芦苇,她的怀里紧抱一本书,右腿刚从小船内收回。
三人的视线齐齐向这边投来,苏流光恨不得立马挖个地缝遁走。
她只是像往常一样想坐到小船上看会会儿书,这边地势低矮,满塘的荷花荷叶,她根本没发现对面的亭子里有人。
等她隐约听到谈话声时,想要静悄悄的离开,又不小心踢到了岸边的石子,果然贼不是好当的。
“流光,这是哥哥的另一位朋友,孙子柏。”苏流泉认出妹妹,三两步跑到亭子边缘,扶着栏杆,向妹妹解锁新的人物。
一位是亲哥哥,一位是师兄,一位是哥哥的好朋友,距离也不算近,苏流光抑制着想要逃避的想法,向对面挥挥手。
就算打过招呼了。
“你妹妹跟你长得真像。”孙子柏看着疾步离开的苏流光,不禁感叹,刚才那一眼足以看清她的长相。
乌黑浓密的长发,白皙无暇的肌肤,吸引目光的五官,惊艳中带着一丝熟悉。
“废话,这是我亲妹妹,当然跟我长得像。”
江逾白望着苏流光离开的方向,嘴角露出一抹清浅笑意,他想到第一次见她时的场景,这次有了些长进。
苏流光步履匆忙地回到客厅,正好遇到在家休息的父母。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