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皇陵卫俘虏
并且最后一句也非常犀利,更是逮着朝廷先前的诏令怼。
先前朝廷下诏时,一直说燕庶人父子、燕庶人父子,朱权的回应是:我等是否庶人无妨,但尔等岂能以庶人之礼葬太祖?
朱权写完这部分开篇,看着朱瞻壑与朱盘烒欲要讲解,但嘴唇翕动数次,最后只是苍白着脸说出一句:“唯真情最动人。”
说着叹了口气,继续下笔。
“未几即拆毁宫殿,掘地五尺,明有诏云:“太祖高皇帝开基创业,平定
天下,用心三十年,纪纲法度,布画大宝,犹如起造巨室,与人居处,苟为官者不修政事,不守法度,如拆毁室庐,欲求安处,焉有是理?”旨哉言乎?今奸臣首将宫殿拆毁,与所言大相违背,使天下之人遵法,亦难矣!”
“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我父皇存日,尝与诸王曰:“我为天子,盖造宫殿,不过欲壮观天下,万邦来朝,使其观瞻,知中国天子之尊严也。然此劳军民之力,费用钱粮,岂易尔邪?盖此宫殿,极为坚久,使后世子孙不须更造,以劳军民。”今拆毁祖业,礼乎,非礼乎?”
朱瞻壑在对面仔仔细细地看着他写下的每一个字。
这几段又是在说朝廷违背祖意,拆毁宫殿的事,朱瞻壑对此也有所耳闻。
自朱允炆登基后,朝中就陆续有官员上书,说宫中有些殿宇太过奢华,还有些官员说皇城中的几座殿宇太过离散,于公事不便。
在各种各样的理由下,朱允炆开始在宫城、皇城中动工,拆除了几座宫殿,又修建了几座宫殿。
朱权所言正是如此。
以拆毁宫室喻拆毁祖宗基业,也是正当,那些文官最喜欢这么干。
朱权写完这段已经恢复了平静,此时停笔将纸倒置过来,同朱瞻壑、朱盘烒二人讲解。
“朱允炆拆毁宫室……”
朱权从早写到傍晚,连午饭都是在房里解决的。
朱瞻壑能看出来,写这奏疏对他没什么难度,反倒是给两人讲解占去了大半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权确实是个好老师。
他并未因朱盘烒是初学者的原因,就一味地捡着浅显易懂的知识讲,而是完全按照奏疏的内容来。
朱瞻壑听得入神,主动发问了多次,获益匪浅。
而朱盘烒……
朱瞻壑觉得他没听懂多少。
因为朱盘烒虽然也连连发问,但他问的都是些非常基础的问题,甚至还有哪个字如何念这种问题。
连字都没认全,又如何听懂更深层的含义呢?
他问时朱权便耐心讲解,他不问朱权也不主动说,而是专注于奏疏内容。
如此下来,受益最多的自然就是朱瞻壑了。
他觉得,自己得承朱权这个情。
朱权写下并讲完了纸上最后一段话时,太阳已经落山了。
“……谚云:一人拼命,千夫莫当。纵有数百万之众,亦无如之何矣。”
“愿体上帝好生之心,勿驱无罪之人,死于白刃之下,恩莫大也。倘听愚言,速去左右奸邪之人,下宽容之诏,以全宗亲,则社稷永安,生民永赖。若必不去,是不与共戴天之仇,终必报也。不报此仇,是不为孝子,是忘大本大恩也。伏请裁决。”
朱权讲完后,端起茶杯润了润喉,朱瞻壑见此又端起一旁的茶壶给他续上。
“瞻壑不必如此。”
朱权虽是这么说,但目中还是带着笑意。
朱瞻壑则认真道:“十七爷爷劳心费神,为我和盘烒小叔讲了一天课,相较之下,我做的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朱权脸上笑意更盛:“你啊……还是太生分。”
说着他敲敲桌子,叫醒了闷头睡在桌上的朱盘烒。
“啊!爹!我……”
朱盘烒擦着嘴角的口水,燥的脸上通红。
“你还太小,精力不足也是正常。”
朱权笑着对他道:“今日我讲的东西本就有些多了,你先回去与你娘亲吃饭,待我有空了,再给你讲一讲。”
“是,爹。”
朱盘烒被朱权一安慰表现好了不少,但依旧有些羞愧,此刻闻言也不敢看朱瞻壑,低着头就跑出了门。
朱权笑了两声,又拿起写好的奏疏,与朱瞻壑一同去找朱棣,但当二人到了地方时,却被告知朱棣去了城外,还未回来……
正阳门外,南军战堡。
这两日燕军一直都忙着遣散作战中俘虏下来的南军。
愿意留的自然让他们留下,不愿意留的便给几天口粮,让他们赶紧走。
无他,养着这么多人,对燕军的后勤压力也是不小的考验。
第一天晚上有些南军俘虏连住都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