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方孝孺拟旨
燕王府。
“果真如此……果真如此!”
朱棣听着朱能的汇报,脸上带着几分惊怒。
葛诚病重的消息传出去没几天,就有人在府外拐弯抹角地想探听他的情况!
“打探消息的人呢?你们有没有跟上?”
朱能脸上带着几分愧色:“那些人警惕心很强,未免打草惊蛇,手下的兄弟们没跟太紧,让他们甩开了。”
“不打草惊蛇是对的……”
朱棣深吸一口气:“卢振和卢安宜那边有动静吗?”
“没有。”
朱能摇摇头:“王爷,昨天跟丢了人后,末将立马就联系了在卢振和卢安宜家附近盯梢兄弟,可他们却说没发现任何异常。”
“直到末将刚刚来报,那探听消息的人也没在两个卢府露头。”
“藏得好深啊……”
朱棣缓缓坐回椅子上,面色沉重。
若是有可能,他真想将这两个人都控制起来,来一手宁可错杀,不会放过。
可他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两人的其中一个是细作。
难道就对那些燕山护卫的千户、指挥佥事说,本王的孙子做了个梦,梦到有个姓卢的细作,所以本王就把他们抓起来。
这岂不太过荒唐?
随意抓人、无端行事,必会造成人心恐慌、折损威望,万一再亲手制造出个细作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此人能沉得住气,你我就要比他还沉得住气。”
朱棣深吸一口气:“这次你们没打草惊蛇,下次他肯定还会忍不住前来试探!”
“只要慢慢来,就一定能抓住此人!”
“是,王爷!”
……
京师,国公府。
徐增寿缓缓写就一封密信,吹干其上的墨迹。
看着这封信,他不禁回想起了那日受到皇帝赏赐后,在家中收到的一封信,也是他写这封信的缘由。
一想到那封信,徐增寿的面上就忍不住浮现几分古怪。
信上燕王请他帮忙,劝说朱允炆打消对燕藩的敌意,不让他在於谅、周铎这件事上做追究。
可信使在山东遇到了意外,险些出事,所以耽搁了几日。
等这封信送到的时候,他却已经被朱允炆召见完了,还阴差阳错地办成了这事。
不过当时的徐增寿并未着急给朱棣回信,而是继续暗中运作、观察。
直到其他那些与朱棣有联系的勋臣陆续发力、劝说,直到今日他已经得知了宫中的内幕消息,才着手写下这封信。
“去吧。”
徐增寿召来心腹,让他派人将信送往北平。
临到最后,还特地嘱咐了一句:“若是遇到意外,有暴露之虞,记得先把信毁掉。”
“是,大人。”
目送他离开后,徐增寿这才回到书房,眯起眼睛,失神地望着窗外斑驳的树影。
若没有意外,今天那道圣旨也该发布了……
宫城,文华殿。
“陛下,这於谅、周铎二人乃是从燕藩抓来的,是燕藩谋反的人证。”
五月的京师天气炎热,阳光炽盛。
方孝孺一身单薄的蓝色官袍,神色凝重地道:“若就此将二人处斩,是否有些太过急切?”
他年过四旬,双目炯炯,但却已有了几分早衰之相。鬓间染上了几丝斑白,面上清瘦,似乎已经饱经风霜。
“方卿家无须再担心燕藩的事了。”
朱允炆面上带着几分感慨:“朕的叔父病重,燕山护卫的将校们也被朕解除了职位,遣返回了北平。”
“这於、周二人的诸党虽曾有过谋反之心,但毕竟未付诸行动。”
“朕将此二人明正典刑后,便可震慑其余宵小。”
“倘若他们后续不敢再有所动作,朕便念在他们为国戍边多年,功劳卓著,暂时就不再追究先前的事了。”
“陛下当真是在以身行仁圣之道。”
方孝孺大受震撼,为他的气度所折服。
“臣读书驳杂,知古来仁君诸多。”
方孝孺睁大双眼,认真地道:“但能与陛下相称者,唯宋仁宗一人耳。”
古往今来,确实有不少帝王在青史上留下了仁君的美名,但那都是建立在他们向下施舍、怜悯的情况下。
可一旦他们自身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这些人少有不露出獠牙者。
而当今陛下连谋反这等大事都能容忍并宽恕,已经是切切实实在践行仁治了。
“朕哪有方卿家说的那么好?”
朱允炆心中虽欣喜,但面上还是很矜持:“边地毕竟是中国之门户,抵御外敌,而这些边将又都是洪武年间的骄兵悍将,在军中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