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历史会记得这一天
张昺目中带着几分笑意:“陛下观此人可信,在我离京之前便叮嘱我,若是遇到困难,或许可以同此人联络。”
张信和谢贵两人这才露出了然之色。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怪不得他会试探葛诚,而且还成功了!
张昺的面色有些复杂,继续说道:“前些日子,燕王府之事实在是没有进展,我便起了询问此人的心思。”
“没想到此人果断答应了下来,为我等打探情报!”
“陛下果真慧眼如炬,发现了一个一心忠于朝廷的义士!”
张信闻言却在心中嗤之以鼻。
要是京师的那位陛下真有这么神,为何还会做放回燕王王子这种蠢事?
先前他还以为陛下真给了张昺什么暗手,比如能节制燕山四卫,或者是附近兵马的符诏、谕令。
那还能试着和燕王别别苗头,关键时刻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现在只是买通了个王府长史,没有兵马,又顶个屁用?
真等燕王着急的时候,无非就是多掉个脑袋!
张信低着头,脸色阴晴不定。
另一边的谢贵却是一喜,忍不住开口问道:“张大人,葛诚是否透露了,燕王府最近究竟在偷偷摸摸的做什么?”
听到他这问题,张昺的眉毛也拧了起来:“当时葛长史说,燕王府对于此事尤为保密,连他这个王府长史也不知道!”
燕王府机构庞大,下辖审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宛若一座小朝廷。
葛诚负责的也只是文官行政体系,这个体系还有燕王妃一同在管理,所以葛诚的话语权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而还有另外的武官军事体系,包括燕山护卫、正五品的王府仪卫司……这些都是由朱棣亲自抓着,不假于人手。
若燕王那边故意隐瞒,就算是葛诚想打探其中的消息,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连他们的长史都瞒着,燕王府必然所图甚大!”
谢贵沉声道:“必须打探清楚,否则一旦燕府事成,朝廷那边一个办事不力是跑不了我等的,就算陛下也会对你我三人失望!”
张昺点点头:“青萍兄放心!”
“葛长史早就答应帮我们在王府中打探,若是有了消息,第一时间以密信告知!”
欣喜中的两人没发现,随着张昺说出这句话,张信的脸色愈发难看了几分。
他默默捏紧拳头,这两个人就是在老虎屁股上蹭痒痒!
万一真让葛诚查出点什么来,那惊怒之下的燕王可能会提前发动!
不管准备不足的燕王日后境况会如何,但他们三人在这种突然袭击之下,却是很难保全性命。
至于葛诚能顺利打探出消息,并在不惊动燕王的情况下传出来……
这种可能性也并非没有,但实在是太小了。
并非张信瞧不起葛诚,而是饱经训练的军中细作都很难从燕王府中探秘,更何况是他区区一个文官?
这人恐怕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
张信攥了攥拳头,这才猛然发现自己手心已经变的汗津津了。
真要拿全家老小的性命,让这个葛诚去赌一把吗?
……
燕王府东苑,今日风和日丽,晴空朗朗。
最近,自从得知了朱高炽他们即将回来的消息,徐氏和韦弦等人就像是换了一个精气神,平日里走路的时候脸上都挂着笑容。
朱棣更是夸张,最近经常把朱瞻壑叫道地窖。
今天是他好不容易在学堂、朱棣和锻炼身体之间挤出来的空闲时间,用来推进自己设计的“一体式矿筛”进度。
相比于别的王府,燕王府大的吓人。
虽然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养上了鸡鸭,但朱瞻壑还是在东苑找了个空旷的广场。
按理来说,朱棣用这么大王府是明显的逾制。
而且这里还曾是前元东宫。
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中曾有明确规定,“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规格起造,不许犯分”。
朱允炆刚登基时,专门为了削藩找茬,就曾以此寻过朱棣的麻烦。
但朱棣也有说法,陛下,《皇明祖训》后还紧跟着的一句话。
“燕府因元之旧有,若王子、王孙繁盛,小院宫室任从起盖。”
他上书解释道:“谓臣府僭侈,过于各府,此皇考所赐,自臣之国以来二十余年,并不曾一毫增损。所以不同各王府者,盖《祖训录》营缮条云,明言燕因元旧,非臣敢僭越也。”
明初百废待兴,为了节省开销,各藩王府邸都是在别的建筑上改造而成的。
朱元璋特批“秦用陕西台治,晋用太原新城,燕用元旧内殿,楚用武昌灵竹寺基,齐用青州益都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