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
珩的府邸不出意外也在青铜路,这里离王宫很近方便官员们上下朝。马车停了下来,太监宫女们整齐地排列在两侧,贺珩跟笑如菊花的王公公告别,踏上了朝云殿的台阶。
元帝登基以来,日夜勤勉,处理政事亲力亲为,一天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在朝云殿批阅奏章。作为皇帝的书房,朝云殿也修建得没有丝毫含糊。
整个殿身是扁圆柱形的,殿内使用黑金檀木作为承重柱,承重柱共有九根,雕以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或翻云起浪,或腾空起舞,栩栩如生。屋顶金碧辉煌,采用琉璃瓦铺设,展翅欲飞的飞鸟停留在高高翘起的檐角上,殿前有一对两人多高的石狮子,彰显着宫殿主人的地位与权力。
等他走进正殿,殿内便传来了什么东西被摔在地上的声音,声音听起来很清脆,像是茶杯一类的。
贺珩皱了皱眉,加快脚步走过台阶,往殿内一看——
果然,地上滚烫的茶水还冒着热气,茶杯碎片散落在周围,龙椅上的男人双手撑在桌子上,满脸怒气,眼神阴鸷,殿内只有一个跟随多年的老公公站在旁边,低着头变成了沉默的背景板。
“陛下。”贺珩跪在大殿门口。
“你来了。”元帝稍稍平息了怒火,招手让贺珩坐到旁边的位置上,“回京后住的还习惯吧,西南气候潮湿,行军打仗更是不容易。这四年到是让你受苦了,缺什么就告诉下面的人,内务府没有的,只管来问朕要。”
“是。”贺珩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不知陛下因何事动怒,臣虽是武将,只会行军打仗,却也想在陛下身边尽心尽力为陛下分忧。”
“你自己看。”元帝让旁边的人把桌上摊开的奏章递给贺珩,阴沉的目光落在起身接奏章的贺珩身上。
贺珩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看到最后,他心里越发沉重。奏章上罗列了青州三十二城池有问题的所有官员,大到一城城主,小到一县的参军,居然有足足十页纸那么多!
“陛下,青州——”贺珩放下奏章,刚要说话便被元帝打断了,“青州原本是最令朕放心的地方,这些年来朕也从未听到过与蛮族不睦的情况,没想到啊,不单是蛮族包藏祸心,就连青州大小官员也心思不纯,着实让朕寒心啊。”
元帝的“寒心“二字说的格外重,状似无意地看了贺珩一眼。
“贺珩,你和你父亲一样,天生是带兵打仗的料,大梁能有今日的局面,离不开你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你父亲与朕是多年故友,你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
元帝离开座位,负手走到贺珩旁边。
“从武皇帝开始,你们贺家就为大梁开疆扩土,守卫边疆,玄甲军是你们一手打造出来的,按惯例也该由你们贺家统领,只是你父亲去世时你还太小,不得已才交由何漠暂时掌管。”元帝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西南叛乱时,我授意左相让他举荐你去西南平叛,也算是把玄甲军重新交还于你了。”
贺珩心里一紧,他就知道元帝找他准没好事。可能是夺嫡之争中遭受了太多背叛,也可能是本就生性多疑,元帝对大梁带兵的将军总是疑神疑鬼,将军们私下里吃个饭都会被以为成商量谋反事宜,搞得大梁的将军们苦不堪言。
把玄甲军交给贺珩无疑是“放虎归山”,但当时情况紧急,朝堂内外找不出比贺珩更合适的人,贺家在玄甲军中历代积累的威望足以让贺珩成为打兵打仗的最佳人选。
贺珩把衣袍一撩, “咚——”的一声跪在元帝面前。
“陛下,贺珩自幼深得陛下教导,以挽救大梁危局,救苍生于水火为己任,此次平叛,更是让贺珩深知陛下的良苦用心。臣以性命担保,玄甲军永远效忠大梁,效忠陛下,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将保卫大梁太平,为大梁扫除强敌。”
白烟从香炉里缓缓升起,弥漫在二人之间。两人一坐一跪,空气中竟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息。
半晌,元帝一拍大腿,笑道:“大梁有贺家坐镇,朕也就放心了。你说你还跪着干什么,昨晚没怎么睡好吧,赶紧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贺珩背后豆粒大的汗珠此刻终于落下,他两侧的鬓发已经湿透了,不知道元帝有没有看出来。元帝敲打完他并没有多留,摆摆手就让贺珩告退了。
其实这已经是贺珩预想里好的结果了。他久居京城,以后少不了今天的场面。
贺珩一只脚踏到了马车上,正准备回府。
“将军——将军——”远处一个身影向他飞奔而来。
贺珩只得收回那只脚。
此人膀大腰圆,没有穿玄甲军的轻甲,只穿了一身粗布麻衣。他骑在高头大马上,黑红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正是贺珩的贴身侍卫,周亮。
周亮扬鞭策马,一直跑到贺珩正前方才停下,马蹄飞溅而起的尘土呛得贺珩咳嗽不止:“咳咳,周亮你到底要干什么!”
贺珩甩开衣袖驱散周围的尘土,虽说周亮做事一向如此,他也早已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