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意识?执念?
在弄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之后,胡笳再次思考起“因果”这两个字。
“现在,我和何言都入了因果,我如果想回到普通人的生活,就得先解决自己身上的因果。”
胡笳再次看向了自己几乎写满整张纸的时间线,然后陷入了沉思。
“我到底卷入了多少个‘因果’?”
胡笳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因果”最让人头疼且可怕的地方,谁都不知道,自己一共牵扯多少个“因果”。
如果是自己主动参与的,那还可以计算,但更多的,是被动牵扯其间。
与其他人相比,胡笳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便是乐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有时候有点缺心眼。
此时此刻,当她发现自己根本就理不明白自己到底卷入了多少“因果”的时候,她的决定是,先解决自己知道的,其他的,等发生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于是,她再次把眼下最要紧的事情整理了出来。
最要紧的,莫过于救何言。
何言的时间有限,他拖不起。
胡笳又拿出了另外一张纸,梳理着她所知的一切。
何言昏迷了,昏迷的原因是他的意识并不在他这里。
这里的意识,与魂魄是两个概念,何言的魂魄完好,只是意识出走了。
老鱼和白老师说的“意识”究竟是什么东西?
从目前为止,可以知道的是,意识并不等于魂魄。
这个也许可以用游魂和恶鬼作对比参考。
人死后,都会变成游魂,游魂没有意识,但恶鬼有意识,恶鬼和游魂最大的区别在于,恶鬼有自己的执念。
所以,如果是这么说的话,意识就是执念吗?
胡笳在“意识”和“执念”的连接箭头处打了一个问号。
除此之外,她还接触到类似“意识”的概念是她几次昏迷及梦境中切身体会过的“视角切换”。
在胡笳之前她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梦境中,胡笳经常发现自己的“意识”会“转移”。
她有时候在梦境中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的,有时候却又会突然跳脱开,变成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看着眼前的“自己”,当她的“意识”切换到第三人称视角的时候,她虽然可以看到“自己”在动,可她并不能感知到眼前“自己”所能看到的东西。
最好的例子就是之前在靶子山的昏迷。
她在梦境中,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看到了“自己”在朝门内偷看,可处于“第三人称视角”的她并不能看到“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东西,只有在“意识”切换到“第一人称”之后,她才看清楚了门缝里的一切(第167章)。
目前的胡笳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经常做这些奇怪的梦,但她从这些梦中,确实会得到一些启示。
她试图理解着之前老鱼和白老师话中的含义。
渐渐地,她似乎自己得出了一个,她自认为还比较合理的解释。
那便是,她在梦里经历的这些,其实就是“意识”。
这个“意识”同样可以套用到游魂、鬼、恶鬼身上。
当她完全处于第三人称视角的时候,那个第一人称的“自己”其实就是游魂状态,她没有任何的意识,只是在游荡。
而当她看到“自己”在游荡的时候,在强烈的意念要求下,这个第一人称的“自己”会在一定条件下按着第三人称视角的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行动,就好像之前在靶子山昏迷的梦境中,她特别强烈的想要知道门后是什么,所以,那个第一人称的自己就朝门缝处看了过去。这种状态就已经开始有点接近意识并没有那么的清晰的鬼了。
而当第三人称的自己和第一人称的自己合为一体的时候,便是恶鬼的状态:拥有完整意识的游魂,大部分情况下为强烈的执念驱使。
如果按这个思路往下走。
胡笳将“游魂”两个字圈了出来,然后在边上写了“肉身”两个字。
“恶鬼由‘意识’和‘魂魄’两个部分组成,人由‘肉身’和‘意识’……不对,还有一个‘魂魄’三个部分组成。现在何言‘肉身’和‘魂魄’完好,‘意识’出了问题……”
胡笳回忆起她在靶子山发现何言时的一切。
她突然有一种感觉,何言目前的这种状态,她好像有点熟悉。
“如果把此刻的何言看成是‘灵体’的话,那他应该就是‘游魂’,会没有意识地四处徘徊,但由于何言是人,他有‘肉身’所以‘魂魄’被禁锢在‘肉身’只能,因此不会出现徘徊的状态,而是现在这样的昏迷状态。”
胡笳觉得,自己好像快接近真相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何言可以理解为没有意识的‘游魂’,没有意识的‘游魂’……”
胡笳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觉得好像有点熟悉了,因为她在靶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