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元璋的赐婚旨意一下来,黄肥就离开了皇宫,住进了先前朱元璋御赐的宅子中。
黄肥入住的第三天,她这一世的父亲黄经、大哥黄福一家和已故二哥的一双儿女也到了京城,是朱棣吩咐底下人快马加鞭从湖广护送回来的。
黄肥对着黄经、黄福等人也亲热,有记忆就有感情,如此一家七口就同住在了一起。
黄经得知女儿不仅痴病治好了,还被当今皇上赐婚给皇太子作太子嫔,又惊又喜,激动的直掉眼泪,嘴里嚷嚷着祖坟冒烟了,家里的苦难终于过去了,当场跪下面朝皇宫磕了几个响头。
朱元璋着钦天监选定吉日,又特地下令,令礼部办理太子嫔入东宫之一切礼仪。这可愁坏了礼部的那群官员。原来朱元璋在《会典》中规定了皇上、太子、亲王、大臣、百姓的婚礼规章制度,却哪有什么太子嫔的礼仪规模。
礼部尚书自洪武二十三年李原升迁后,已经空缺两年了,礼部头上也没有一个最终拍板的人顶事,只能理了个章程出来,写成折子递到朱元璋面前。
“太子嫔于朝廷有大功,这也是东宫新立后的第一件喜事,就按半幅太子娶妃的规模来办,要办的热热闹闹的。”朱元璋道。
“这……皇上,此举怕是于理不合,也不利于东宫妻妾和谐,恐他日有内帷之祸。”
“此事朕意已定,你们按章程办事去吧。”
“是,皇上。”
朱元璋叫住:“等等,此次太子嫔一事乃朕特设,以后不再有此例,东宫也不再设太子嫔,此事你们记下。”
太子宫正殿,朱棣和徐妙静夫妻正在闲话家常。
朱棣抱紧妻子:“妙静,此次爹将黄肥赐给我做太子嫔,你不要忧虑,在我心中,你永远是分量最重的那个。”
太子妃徐妙静道:“夫君你就放心吧,太子嫔进东宫是好事,她来历神秘,至今为止所作的一切事皆是对国家有利,对我们有利,我不会让你有后顾之忧的。”
朱棣叹道:“太子妃不但是我的贤内助,更是我的知己啊!”
徐妙静笑道:“我与夫君从小青梅竹马,自十二岁起在翊坤宫接受母后的教导,洪武九年嫁给你做了燕王妃,如今一晃已经快二十年了,夫君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而我却已经年老朱黄了。”
朱棣捧住她的脸,凝视着道:“瞎说,太子妃如今风华正茂,在我朱棣的心中你永远都不会老。”
徐妙静甜蜜的握住他的双手,“永远都不会老,那我不成了精怪了。是人都会老,特别是这些年来我接连生下了高炽、高煦、玉英他们七兄妹后,我的身子早已不是年轻时候能比的了,也就夫君会睁眼说瞎话哄我开心。”
朱棣怜惜、愧疚的看着妻子,道:“都是我的错,让你频繁生育,损了身子;还有偌大一个燕王府要劳操持,这些年来你打理的井井有条,其中所花费的心思不可胜数,此生能娶你为妻,是我朱棣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徐妙静柔声道:“瞧你说的,生儿育女、主持中馈、打理家业、相夫教子,这些都是为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昔年我在母后身前得她亲自教导,从小立志以母后为榜样,做一个于国于家有利的贤内助,如今能得到夫君的认可,为妻才是三生有幸才能嫁给夫君为妻呢。”
朱棣哈哈一笑:“这都是爹慧眼如炬,促成了我们这对比翼鸳鸯啊。”
徐妙静含笑点头。
朱棣、徐妙静二人如何柔情蜜意、夫妻情深不提,黄肥作为待嫁新娘也是忙的停不下来。一边跟着宫里派来的女官学规矩、学礼仪。
十月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万圣节,宫里宫外早早就准备开了,太子纳太子嫔一事,自然是越快越好。
很快媒人就上门纳彩问名了。郭夫人和礼官及内官正副使等人从东长安门来到黄肥家。郭夫人是武定侯郭英的夫人,选她做主婚人自然不止是因为她儿女双全,皇帝朱元璋将郭英加封为东宫太子少保,所以郭夫人在政治上的身份也很合适。
黄肥一家连忙在正堂设上香案,由礼官走入正堂,宣了口谕之后内官奉上了纳彩问名的礼单,黄肥接过后展开看了起来。
玄纁紵丝二匹,金三十两,珍珠五两,花银三百两,各色紵丝二十匹,里绢二十匹,粉红罗二匹,生纱二匹,线胭脂五十个,金花胭脂一两,铅粉十袋,计五两重 ,北羊二头,猪二口,鹅十四支,酒六十瓶,圆饼六十个,茶十二袋,枣一合,栗一合,胡桃一合,木弹一合,白熟米二石 ,面三十袋 ,珠翠花一朵。
黄肥看过礼单之后,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是在郭夫人的提醒下才知道自己要出奉还礼。
由于此前全无准备,黄肥走回内室从空间取出九支白酒,九支红酒,九瓶肉罐头,九瓶水果罐头,九罐白糖,压缩饼干九袋,香烟九盒,吩咐内使进来搬出去,又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五百文的新宝钞,单独给礼官和郭夫人包了个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