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
过众人来到曹操跟前,低声道:“父王,儿臣有事禀奏。”曹操见曹植神情急迫状便问道:“建儿,有什么要紧事吗?”“启禀父王,蔡琰想求见你。”曹操听曹植说完也颇感意外地问:“你不是说她要回家修养些天再来吗?”曹操说完,见曹植没有回答,看样子也不甚了了,便开后吩咐道:“那就让她上来吧,正好把她回来的事告知群臣。”
待曹植回到座位,曹操朗声道:“诸位,有一件喜事告诉你们,已故贤士,孤的老师,蔡邕先生的女儿,才女蔡琰被接回来了,马上就要登临铜雀台,与诸位相见。”
曹操此言一出,群臣顿时发出了议论之声。不知道的会询问蔡琰是谁,知道的则会把知道的讲诉出来。这时有人发现有一个女人走了进来,这让私语的嘈杂声顿时全都安静了下来,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来人。
曹操此时也看见了走进来的女人,只见她衣衫单薄破旧,蓬头垢面,一看就是奔波赶路风尘仆仆而来。女人袒跣趋步奔到主位曹操的跟前,深施一礼道:“贱妾蔡琰拜见魏王,感谢魏王念及故人,搭救妾身于苦海之中。”曹操看着眼前女人的狼狈相,形体瑟瑟、面色苍白,看得出来是天气寒凉穿的衣服单薄所致。不过从面目上,还能依稀看得出来有她豆蔻之年抚琴时的影踪。
曹操内心顿生热忱,面露关怀地说:“蔡姬,你不是要修养几日,怎么仓促过来了呢?看你衣单而寒,还是先到府里去休息为好。”曹操说完这些,刚刚要喊来人,蔡琰急忙抢话说:“魏王,贱妾不顾仪容而匆忙来拜见魏王,因为事关人命,妾身不得不忝然求见。”
曹操见蔡琰这样说,便收敛了笑容,严肃地问:“事关人命!何出此言?”蔡琰又向曹操施了一礼后说:“魏王,是护送妾家回乡的官兵董祀,由于马惊而踏毁青苗被抓,官府言说,毁坏青苗者依律死罪,故此,贱妾是来央求魏王免除董祀死罪的。”曹操听蔡琰说完,心里想着这名字有些耳熟,嘴重复了一句:“董祀……”忽的想起,就在不久自己批奏的奏章里,却是有个叫董祀的人犯了罪,依律确实是死罪,自己已经批准了奏章。
曹操收回心神,看了看蔡琰,见她面露焦急,“蔡姬,孤想起来了,你所说的董祀却有犯罪,并且依律当斩,律法面前,孤也不能徇情枉法呀!”
蔡琰闻听脑袋嗡了一声,身体晃了晃差点没跌倒,挺住身体说:“魏王,董祀乃妾之同乡,是为了保护妾身,迢迢千里风餐露宿,可谓付出了太多艰辛,将要到达家乡的时候,坐骑无故受惊,致使董祀在不自愿的状况下而毁坏了青苗,却无端招来杀身之祸。如董祀因此犯罪,那祸端皆是因妾而起,董祀若不护送妾身回乡,他就不会有诸多牵连。贱妾感激他一路上的照顾,还没来得及相谢,他若因妾受罪有个三长两短,那贱妾余生将如何面对世人呢。魏王,律法因人而设,设立的目的是让人行德向善,董祀本来也是无心之过,非罪大恶极之徒,请魏王施行仁德,赦免了董祀的罪过,他一定会感恩而向善的。”
蔡琰用感伤且真情的语言说完这些后,台子上的群臣都发出了同情的声音。曹操也被蔡琰的这番言论打动,他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蔡姬,行德向善正是孤所推崇的,赦免董祀虽有悖于律法,却能引导更多的人行德向善,亦合乎情理,那就依你所愿,赦免了董祀的罪责。”
蔡琰听到说已经赦免了董祀,禁不住热泪盈眶,向曹操深施了一礼,还没等说话,却听见曹操说了一声:“哎呀,不好!”蔡琰心头一凛,紧张地看向了曹操。曹操面带愧意地说:“孤昨日把处斩董祀的行文已经发出去了,这可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气氛骤然紧张,宴客里这些人全都屏气凝神,一时间全都没了主意。这些官员全都再清楚不过了,行文昨日已发出,那就意味着那个叫董祀的随时就会脑袋搬家了。
蔡琰也明白行文发出意味着什么,她先是心中一振剧痛,稍微冷静后恨自己在路途上走得太慢来得太晚,没能救下董祀。这时她通过自己,忽的想到了送文书的人难道就会马不停蹄地奔驰吗……
蔡琰这样想着侥幸的心理立刻涌现,她急忙开口道:“魏王,在殿下的马厩里,会有上万匹千里宝驹,在明公的麾下中,勇猛的将士很难数得清,魏王难道会悭吝一名猛士驾驭着千里宝驹,或许能追回行文,挽救明公已经赦免了的人的生命吧?”
曹操待蔡琰说完,心情大好,内心暗暗地盛赞蔡琰的言辞。在这里的宴客当中不乏有外族的使节,座中的使节听到蔡琰的这番话,定会越发威震远国的。
曹操收回心绪,面露春风地说:“蔡姬所言,甚合孤意,”说完又看向群臣说:“哪位将军愿意前往。”其实坐下边的曹植,若不是因为这里事事需要礼节行事,早就冲上去为蔡琰说话了。现在听见父亲发令,早已按耐不住焦急的等待,腾地站起身来高声道:“儿臣愿效犬马之劳。”说完向正看着自己的蔡琰示意了一下,表明让她放心。然后快步地离开了铜雀台。
待曹植离开,曹操便问他一直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