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标识性
“《白发俱乐部》,”周若若边说边将一份文稿摆在桌子中间,“我觉得还不错,你们看看能不能过咯?”
“白发,‘夕阳红’小说嘛?”张学振看着文稿说道,“写老人的?”
“‘去年的一个秋日,我去探望我的朋友侦探Q先生,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跟人聊天……’”王二拿起稿件默默翻看,十分钟后,复开口说道,“不错,结构完整、引人入胜的推理故事,如果不是抄了《福尔摩斯》的话就更好了。”
“《红头发俱乐部》么?”对面的赵如敏轻声问道。
“对。大段摘抄,就是变了个背景和头发的颜色。”
“这篇呢,《夜中泛舟》,散文咯。”张学振说着向王二递过稿子。
“……那晚月色真好,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慧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不错,清雅的文人气。”王二低声说道,而后皱起眉头,“就是,怎么感觉这么熟悉。赵——”四字很悬未脱口而出,“赵姑娘来看看。”
“这个,”将长发盘在脑后的姑娘伸手接过,读了片刻,“朱自清啊,他的《冬天》,也是改了名字,只能筛掉了。”
“我就说嘛,没读过,但就是似曾相识。”
“这样也可以,厉害呦。”张学振在一旁接过话来。
“没啥,文字风格和用词习惯会在脑中留下一种标记的。”王二低声说道,“你们没这种体验么?一段文字,有时读一小段就能知道作者是谁了。”
“举个例子咯。”周若若轻声问道。
“额,比如,很明显的,‘虎躯一震’与黄易。”
“没听过。”短发的女生回道。
“再比如,钱钟书的神比喻与掉书袋,这个应该有耳闻吧。”
周若若轻轻点了点头,看起来想要快点结束这个并不太了解的话题。
“这篇稿子,满满的余春雪的味道:‘五千年的文化沧桑翻涌激荡在心头’。”赵如敏说着递了过去,“‘二’觉得可以过么?”
“啊,应该不必过了吧。”王二边看边说道,“这样吧,我个人遇到应该是不会过的,大家按照自身的口味取舍哈。”
“我其实也不太想过撒。”赵如敏轻声说道,“这文字里的味道实在有点受不住。”
“这叫,找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接壤地。”王二轻声应道,“我以前还强迫自己去读过几篇呢,实在是GET不到。”
“可是很有名啊。”张学振轻声说道。
“有人读就有市场咯。春雪老师的散文,单单是‘情景再现’这样的东西我就很受不了了。”王二低声说道,“有些散文可以写得小说化,小说同样也能散文化。谁来说说,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哪儿?”
“真实与虚构么?”赵如敏说道,“王二你觉得呢?”
“就我个人而言,真实的事,真实的情感,是散文能够打动人的主要因素。”王二说着喝了口水,“小说散文化倒没啥子问题,散文一旦小说化了,很难不掉进虚构的大坑里。”
“你这么一说,”赵如敏低声回应,“如今坑里真的有很多人撒。”
……
周六、周日、周一、周二,编辑部的几个人便如这般看稿、交流,直到周三的傍晚,审稿工作终于看到了快要结束的曙光。周四的中午,每个人各自选出了十篇品质上乘的文稿,其中小说与散文占了大多数。
“基本要结束了。这次咱们的实践学分都会加的哈,我再看看能不能申请到奖状……”社团活动室内,王二坐在桌旁,看着面前由几百份稿子中选出的摞在一起的作品,“这些稿子,我与社长那边商量了个法子——文学社除了编辑部,还有办公室、宣传部、外联部等等,我会把这些作品的扫描件发到文学社的总群里,发动其他部门进行投票,咱们取一个各部门成员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之后编辑部再把一下关,评出最终的等次。这之后咱们部门工作到此结束,颁奖仪式时看热闹就行了。对了,好像还要写一个主持人稿的,我来就好了。
“颁完奖,应该能一起吃个饭哈。”
————
几天后,王二将评好的稿件用带着不同标记的文件袋装好,拖着行李箱将其归还到了系办。与之同时,文学社的其他部门也早忙了起来。大约一个礼拜后,颁奖的仪式确定在下周末教学楼的某教室举行。
“宣传部那边整了个活儿,”这天的社团活动室内,桌旁的王二说着喝了口温水,“会把各自的文稿进行装裱,就是贴上金边,之后再随着奖状一起发放。”
“真的有必要么?”对面的赵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