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吃面
市场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摆摊招人的企业公司不多,但来找工作的人很多。可能是这会刚经历了全国统一的下岗潮,很多原来捧着国/企铁饭碗的人,都被无奈地下了岗,只能自己出来找工作。
李楠青记得她妈当时好像也是下了岗,从原本安稳的大单位出来,除了会写几个字,没什么一技之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到处打着零工。干过店面保洁、码头清扫、厨房杂工,还卖过香蕉、栗子,扫过大马路,洗刷过垃圾桶,又辛苦又累,工作时间长又没有保障,赚的钱还少。
所以看到眼前这些求职的中年人,满眼焦虑又面带迷茫,李楠青心里也不由有些酸涩。
对于那些有能力,敢于下海去拼去闯的人来说,可能90年代真的给了他们很多机会,赚取了以往从不敢想象的巨大收入。但同样的,对于这些人到中年,没有什么特长或能力的普通劳动者来说,下岗就意味着断了他们稳定的经济来源。而此时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沉重的经济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如果一户家里夫妻俩都下岗的话,就那真的是天都塌下来了。
李楠青扎了一下被挤乱的头发,决定把那些念头先放到一边。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得找到一份至少日收入16元以上的临时工作,才足够在她支付住宿费用后,还有剩余的钱买彩票。
只是在人才市场内转了一圈后,却没有发现什么合适的岗位,不是工资离预期太低,活计太辛苦她干不了,就是人家只招长期工,不要临时工。像样些的企业和岗位不是竞争大,应聘的人员多,就是对身份审核信息把控得特别严。李楠青要是把这二代的证掏出来,人家非但不认,说不定还觉得她是拿个假得一看就不是真/证的憨憨,直接就把她送到派出所去了。
于是李楠青只好又出来,挑了块太阳晒不到的阴凉角落里,发起了呆。
想她堂堂的金大高材生,珍世红娘相亲会所的大华东区金牌销冠,如今落到这90年代,竟然连个助理或是后勤的工作都找不到?
不,不是她能力的问题,是岗位不对口的问题!
李楠青坐在街边思索了一阵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心头的郁气忽地一扫而空。眼见着太阳升到了正中,手机上显示着12点15分,也该去弄点东西填点肚子了。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发掘这90年代的金!
沿着小时回忆里的马路转过几个弯,李楠青顺利找到了读书时常去吃的面摊。它还是和记忆里的一般模样,长竹竿撑起的塑料雨篷下,摆着五六张木头方桌和十几张长条凳,桌上摆着辣酱、米醋、筷筒勺子,还有他们当地独有的特色调料——姜黄粉,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调料在2015年后就很少见到了,李楠青怀念这一口可是很久了。
锅盖一掀开,裹着麦香的腾腾白汽一下扑了出来,闻在早已饥肠辘辘的李楠青鼻子里,闹得肚子里的馋虫更欢实了。她快步走到摊主跟前,张口就是:“老板娘,来一份手打面,放青菜不要咸菜,面条稍微软一点,加半勺辣汤和半个卤蛋。”
老板娘抬头看了她一眼,一边应着:“好嘞,青菜面小份软点加辣汤!”一边抓起篮里的面条抖了抖往沸水里下,“你先找个位置坐下,一会好了给你端过来。”
这会好像连纸巾也还没普及应用,李楠青看着桌面和板凳上厚厚的一层油渍,掏出纸巾来抹了抹,又提起桌边的热水瓶,把拿在手里筷子烫了一遍,一番举动还引得隔壁桌几个年轻人好奇侧目。正巧这会老板娘也端着手打面过来了,李楠青忙接过来放在桌上,捞起面条提了两下,吹吹凉正要开吃,眼角忽然瞥到有个灰扑扑的身影,小心又缓慢地挪了过来。
李楠青抬眼看去,见是一位70来岁的阿婆,花白的及耳短发齐整后梳,浅蓝色的老式斜对襟单衫洗得发白,面色腊黄粗砺,皱纹深得好像刻进了皮肤里。她缩着手脚,安静又小心地站在面摊几米开外,看着老板娘端过去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食客们捧着碗大口吃面,浑浊的眼睛掩饰不住不经意的渴望。
李楠青默默叹了口气,马上起身走向那个阿婆:“阿婆,您还没吃饭吧?那个……那个我刚才面条点多了吃不完,还没动筷子呢,您要是不嫌弃,我给您分一点好不好?”
阿婆好像被她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啊,我不用,我不用的……”
李楠青只好放慢语速又说了一遍,阿婆却有些尴尬地转开了视线:“不用不用,我不想吃面……我孙子一会就回来了,他会给我带午饭。”
李楠青心想,要不是我外婆也是经常这样“口是心非”,她还真信了这个话。说了半天说不通,她干脆直接动手,先把老人家扶到板凳上坐下,顺手抄起沥水架上干净的碗,夹起两大筷的面放进去,再倒上些汤,把半个卤蛋也夹了过去,往阿婆面前一推:“阿婆,你吃!”
阿婆看看李楠青,再看看眼前的面条:“我、我不用……”
李楠青霸气地把筷子阿婆手里一塞:“阿婆,赶紧吃面吧,一会面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