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妹未央
叱云夫人很快就派人去接李未央回府了,算算日子今日也该到了。
屋内李长乐画画,李常茹看书,李常喜嗑瓜子。
这两个堂妹李长乐更喜欢常喜,而李常茹,会咬人的狗不叫,李常茹表面上是菟丝草,实际上就是一条毒蛇。
待李长乐最后一笔落下时,李常喜将手中的点心盘子递给侍女走上前恭维道:“大姐不愧是大魏第一才女,这寒梅让大姐画的栩栩如生,我好像都闻到花香了。”
李常茹也放下手中的书上前附和:“大姐不但是大魏第一才女还是我大魏第一美人。”
李长乐放下笔起身对二人道:“二妹今日要回来了,也不知她是什么样子的?”
李常喜知道长乐母女不喜未央,自然不可能说好话:“乡下来的能有什么好样子?一定是粗鄙无知,上不了台面的,我看她连姐姐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
李长乐轻声劝道:“四妹,她毕竟是咱们的姐妹,日后不许无礼。”
李常喜也知道长乐没有怪她的意思不以为意的应了一声。
李长乐又转头问道:“檀香,二妹现在到哪儿了?”
檀香看了看外面道:“算算时辰此刻应该已经到府门口了。”
李长乐点点头对二人道:“三妹,四妹,咱们去接一下二妹吧。”
二人虽不知长乐是何用意但也跟着去了。
姐妹几人看着门口闹哄哄的有些惊讶,长乐给了檀香一个眼神,檀香上前呵斥:“何人在此喧哗?”
婆子转身看见几人行礼道:“大小姐,二小姐带回来的这个丫头非要走正门。”
李常茹和李常喜噗嗤笑出了声,李常喜讽刺道:“你一个洗脚丫鬟生的庶女也配走正门,哈哈,笑死我了。”
李长乐轻声呵斥:“常喜,不许无礼。”
李常喜止住笑声福身:“是,大姐。”
李长乐走出府门对未央道:“二妹在乡下长大有所不知,按汉人的规矩这正门是一个家族地位身份的象征,正门平时是紧闭的,自己家人或者一般的客人进出都是走侧门,只有婚丧嫁娶等家族大事或者特别尊贵的客人到来,才会打开大门迎接。可咱们的皇上是鲜卑人,我外祖家也是鲜卑人,父亲迎娶母亲后便规定嫡妻与嫡出子女走正门,妾室与妾室所出的庶子庶女走侧门。是这老妇没有与妹妹说清楚,害妹妹误会了。”
李未央怯懦的低着头,她旁边的女子怒目圆睁的盯着长乐。
长乐好似不觉牵起未央的手:“二妹,祖母与母亲,还有两位婶婶还等着妹妹呢,我带妹妹去见长辈。”
李未央抬头小声道:“多谢大姐。”
李长乐三人从正门进去,未央带着那女子从侧门进入,一行人到了后长乐三姐妹先给一众长辈行礼后坐到了两个空位上。
李未央和那女子无措的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长乐便又起身指导未央行礼:“二妹,对长辈要行万福礼,右手握左手,低眉,屈膝。”而后道:“这位是祖母。”
李未央与身后的女子屈膝行礼:“祖母。”
李老夫人拭泪叹气:“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些年你受苦了,瞧这瘦的,都没有你身后这个丫头壮实。”
李长乐顿感无语,那个丫头也就比未央略微高挑些,想暗示众人叱云夫人对未央苛责也不用这么说,说一个女儿家壮实,实在……
叱云夫人见状也叹气:“母亲当年为了夫君的仕途才执意将未央送到乡下,如今这么多年过去,儿媳想着那所谓的祸也过去了,便自作主张将未央接了回来,女儿家毕竟也大了,尚书府的女儿一直住在乡下也不好。”
李老夫人语塞,笑着点点头:“对,你说的对,姑娘大了确实要接回来了。”
李长乐见此与李未央道:“二妹,这是母亲,按规矩二妹要叫嫡母为母亲,生母为姨娘,七姨娘前几日偶感风寒在院子里养病,等二妹见完长辈我在带二妹过去。”
李未央含泪给叱云夫人行礼:“未央多谢母亲照拂姨娘。”
叱云夫人忙道:“好孩子快起来,长乐,把你妹妹扶起来。”
李长乐将李未央扶起后道:“二妹快别哭了,这位是二婶,是常茹和常喜的母亲,这位是三婶,是二弟的养母。”
李未央又与二人行礼,长乐便道:“父亲还未下朝,二叔在外地任职,大哥与表哥在北凉平定叛乱,二弟还在学堂,他们你要晚些才能见了。”
李未央心中疑惑却不敢在询问,只是点点头。
叱云夫人对于这个怯懦的庶女很是满意,只不过,她身后的女子……
叱云夫人询问道:“未央,这位姑娘是?”
李未央怯怯道:“母亲,她叫心儿,是我在乡下认识的,心儿家里人都没了,未央便想着将她也带回来”而后试探的问:“母亲,可以吗?”
叱云夫人对上长乐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