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视角与感性视角
“如果你接受不了的话,你......你......”我支支吾吾了很久,总算找到一个相对温和的字眼,“你......可以再选择,我——尊重你的决定。”
“你什么意思?”破晓反问。
他的语气严寒逼人,我有些怯弱:“我......觉得自己有些配不上你。”
“如果你觉得你配不上我,那我们还在一起干什么?”他直言,我的心“咯噔”一声掉了下去,他继续说,“你认为你配不上我,这已经是不平等了,我说过,我追求的是平等的关系,我希望我俩可以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以后不要再说什么配不配的上我这种话了。”
第二天,上班路上,我一直思考着“为什么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他有海外名校的光环,学历也比我高,甚至接触的人也是我无法企及的。目前的学历、经历落差,让我陷入思维的陷阱。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
A=A0*2^n。我只看到我跟他A0的差异,只看到存量,而忽视了增量。增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沟通能力、写作能力,是知识的积累,我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世能力,这才是我需要重视、提高的。人是动态的,成长的,只看到差距,而看不到变化,这是不对的。这是其一。其二,就如破晓所说,他评价一个人并不只有单一指标。我太看重学历和名校,最后反而将自己困在其中。
我俩经常视频,我常常边视频边展示吃的零食,心里隐约期望他默默记下来,然后某天带我逛超市云淡风轻说“你上次视频里,我看你喜欢吃这个来着”,我内心升起一股莫名的暖意。
终于,在某天,我说出了心声,他说:“哎呀,我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嘛。”
这是借口,我心想,你是可以成为这样的人的。我努力劝自己:罢了罢了,不要在意这么多。
近来,工作上时不时犯些错误,菀姐时不时肢体上的接触,让我有些反感,而言语上总有意无意间提及我的对象,总想去那个话题里寻幽探胜,而我总是将她关在门外。
她对我有些小愤怒时,常常捶我一肩。
犯了比较大的错误时,也只是大喊一声“顾逸,你给我过来”,实际上却是表面呵斥,实际包容,呵斥伪装得太不到位了,或者说“包容”太耀武扬威了。
我不理她时,她一脸冷漠。我主动找她时,她喜笑颜开。偶尔端起架子,更多时候,又想平等以待,这种相处模式,总让我想到宇文。
实验结果不好,人际出了点问题,心情低落;此时,破晓一直跟我分享他的快乐。
他劝我别想太多,劝我要快乐。我也不想想太多,我也想快乐,可我快乐不起来,你懂吗,破晓?我希望你能听我讲讲,而不是跟我讲道理。
我积在心里,没说。
而他最近的回复,让我觉得没原来走心了。过去,我分享什么,他都会回应,会思考我说的话,会认真思考后给出答案。而如今,他随意很多,想到什么说什么,等我质疑时,他说我太咬文嚼字。我对比他如今的态度和先前的态度,有些东西,不同了。当我情绪低落、表达感受时,他有些远离,仿佛他不愿接受此时困顿敏感的我。
“你先工作吧。我也要忙了。”他说。
——为什么明明是你想工作了,却要打着让我工作的幌子?
那时候,他说他希望他的对象上进努力,我说“我不想努力怎么办”。
“如果老哥觉得我们暂时异国也可以,或者觉得我们的感情不值得你努力,你想摆烂,也是可以的。”
“哇,你拿感情绑架我!”
“哈哈哈不是绑架,可能我用词比较严厉,但我的意思是,哎呀,事实就是如此嘛......这是客观事实嘛,理性分析嘛。”——那时他努力解释,似乎生怕我误会,用温柔的字眼向我传达他的心意。而如今,他似乎没那么在意了。
我无法判断,是他开始变得敷衍了,还是我最近状态不好、太敏感了。
接着,我犯了一个老板之前指出的错误,他冷气逼人,质问:“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你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听?你要是觉得你的方法好,你可以向我证明,在此之前,请你尊重规则。希望你务必遵守规则。”强大的压迫感,让我进入一种薛定谔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这个课题组的人,还是不是,那是一种随时可能要滚蛋的状态。
跟他说吗?跟他说,他又觉得我在抱怨什么的,我只是想跟他分享我的生活罢了,况且,他并不会像以前那样认真地对待了吧?可是,不跟他说吗?
最终,我发送过去:今天被老板challenge了,慌,特别慌。
“老板怎么challenge你了呀?”他立即回。
我正准备写下对话,菀姐拉我讨论结果,等我再看手机时,只留下一句:别多想啦,好好工作。(破晓:因为我看你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