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嘉景三十六年,正是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好时节。
于宛一行正往落英山的集贤堂而去,这已经不是于宛第一次出远门了,但她还是对外面的一切充满好奇。
粉色小袄领口缀着上好的狐狸毛,衬得于宛红扑扑软糯糯的脸颊比盛开的桃花还要娇俏几分。
待到山口,于宛将藏在袖子里的汤婆子留在马车上,嘱咐家丁护卫们在原地等候,自己仅带了贴身丫鬟锦绣徒步往集贤堂而去。
集贤堂前,一条清水小溪蜿蜒而过,夹岸零星地长着几株梅花,虽说已经过了盛放时节,但映着身后莽莽青山,像极了大家手笔的工笔山水画,是风景极佳的处所。
河边一棵大樟树下,先生杜衡正在垂钓。
于宛将要走到近前时,杜衡正好吊到一条大鳜鱼,那鳜鱼在鱼篓里活蹦乱跳的,杜衡心情大悦:“今天果然是个好日子!”
一转头,杜衡便看见了一旁的于宛。
“杜伯伯,我是于宛啊,家父乃杭城于世杰,这是他给伯伯的书信。”
杜衡上下打量了于宛一番,笑着说道:“我记得你,于家的小鱼丸嘛,你三岁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一晃眼竟长这么大了。”
说着他拆开信封,将里头的信纸展开。
“你父亲要将你放在我这里念几年书。”
“是的。”于宛乖巧的点头。
“以前可曾念过私塾?”
于宛继续点头:“五岁起便在家随先生识文断字了。”
“那我要先考考你,你去堂里写篇文章让我瞧瞧。”
于宛应声而去,顺便叫锦绣将带给杜伯伯的见面礼也放到堂内。
于宛掀帘而入,却没料到里面竟然有人。
屋内,梨花木书案前,有一清朗少年正端坐着,微微颔首临摹字帖,侧脸精致,眉目专注,仿佛料峭寒风里凌雪而放的冷梅,映着窗外渺远的青山白云,自有一种出尘的气质,恍惚如天人临世,悲悯苍生,不忍见世间疾苦而低眉,只待云气升腾便要乘风归去。
少年闻声朝于宛这边看来。
于宛便对上了一双极为漂亮的桃花眼,心又不由地漏跳了一拍,竟呆呆愣在原地,忘记了呼吸。
有风自掀开的帘子吹入,撩起于宛耳边散下的发丝,又拂过少年清澈的眉眼,头也不回地往窗外的自在天地而去。
就像是前尘往事奔涌而过,明明是刻骨铭心,却被轻描淡写,只留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跟在身后的侍女锦绣见于宛呆立着不动,便出声道:“小姐,怎的还不进去?”
于宛方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红着脸对那少年说道:“嗯……杜伯伯叫我进来写篇文章给他瞧瞧……可否借笔墨纸砚一用……”
“那是自然,你且过来吧。”少年春风化雪般一笑,将手里的毛笔搁在笔架上,起身让坐。
于宛轻轻吸了口气,镇定住心神,缓缓走过去,余光瞥见少年刚刚临摹好的皇甫诞碑,气势奔放,有疏有密,气韵生动,心动又多了几分。
她提笔,笔杆上似有若无地还有些余温,于宛心念又是一动,心下一团乱麻,头脑一片空白,哪里写得出什么文章。
怔愣了一会儿,于宛泄气地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可是我现在实在没什么好写的。”
那少年在窗边站着,闻言回过头来:“姑娘可以写写沿途的风光。”
“杜先生正在垂钓,写鱼写夹岸梅花都是可以的。”
那少年顿了顿补充道:“杜先生喜欢吃鱼。”
“那你喜欢吃鱼吗?”于宛仰着头问道。
少年负手而立,低头朝于宛白嫩嫩又红扑扑的脸浅浅一笑,说道:“我也喜欢吃鱼。”
于宛听完高兴极了,自言自语着:“我也喜欢吃鱼呢,而且我还会做鱼,我做的鱼可好吃了,每次爹娘都夸我的手艺好……”
说到捕鱼吃鱼,于宛就疯狂分泌口水,顿时思如泉涌,提笔就来,不多时,便洋洋洒洒写好了一篇文章。
她再抬头时,而那少年却不知何时已经出去了。
于宛出门将文章拿给杜衡看,出了门才发现日头已经西斜了,也不知道自己这篇文章写了多久。
杜衡将文章看了看,夸了于宛几句,答应将她收下了。
于宛便差锦绣去让家丁把一应吃穿用度搬进来,然后拿过杜衡的鱼篓,开心道:“伯伯,今晚我下厨炒几个小菜,我们一起庆祝一下!”
“还有此等好事,那老夫可要叫上徒儿一道,让他陪老夫小酌几杯。”
“伯伯的徒儿就是方才在堂中练字的少年吗?”
“正是。”
“那敢情好啊,家父还给伯伯备了几坛好酒,正好今晚尝尝!”于宛笑得眉眼弯弯,一蹦一跳地去厨房了。
于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