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谁也没有料到。
台下学生们的反应倒比老师们更意外,齐骁脸色扭曲,几乎失态,他怎么能试崔莺莺?
其他人也是议论纷纷。
老师们在讨论崔莺莺应该试哪几段。方秉鹤已经坐在了一张桌子上,作一切尽在掌握状,双腿离地,放松而闲适地摇晃,看上去比程应寒胸有成竹多了。
在第一百零八次被方秉鹤说范儿太正之后,程应寒干脆提出自己要试试崔莺莺。
“第一,大家都想抢红娘这个绝对主角,能出彩。但崔莺莺戏份也很不错,还有自己的特点,第二,你不是说我太‘端着’了,不像个丫鬟,倒是很像小姐么,崔莺莺好像更适合我。”他一手支着下巴,一手轻轻点着地板,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背挺得很直,随意坐着也显得斯文秀气。
“也是,”方秉鹤一拍手,“反正唱/红娘的没一个能唱过我,还不如另辟蹊径换个角色。”
程应寒清俊的脸上露出笑意:“你也太有信心了。”
“那当然,我敢说全班同学都没有我上过的台多。上台也是磨刀哇,”方秉鹤说,“你以为京剧只要平时练练练,上台就能自动成为大师啦?不上台,怎么积累经验,怎么适应观众?京剧永远是台子上的艺术,不停地练,能成才;不停地演,才能成角。来吧,今天开始你就练崔莺莺的部分。”
程应寒是个不爱说话的闷葫芦,选定了角色后只管练习,他们又不怎么和其他同学聊天,到今天,才有第三个人知道他要唱崔莺莺。
第一次在舞台上,是很不一样的感觉。程应寒听苏霓说过,她第一次从舞台上看观众席乌压压一片,很有压迫力,腿都有点软,只能把所有观众都想象成大萝卜大土豆,硬着头皮开唱。
苏霓说这话的时候方秉鹤也在,懒懒一笑:“我?我四岁就上台了,不记得最开始什么样了,但是我还挺喜欢看观众的。唱完一出好的,扫一眼他们多兴奋,身段做完,眼神递过去,看他们的反应。有观众,有互动,才是一场戏。”
苏霓无语:“那是你唱得好!别得瑟了。”
程应寒和他们都不一样,他没看台下,也没脑补什么大土豆大萝卜,从头到尾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
“开始吧,就唱花园听琴那一段。”
灯光亮起,投到他身上,有点热,有点刺眼,程应寒眨了眨眼,默数着呼吸,一张清冷的脸再无异色。
程应寒听见自己在唱,在台上没有思考余地,全凭千万次练习形成近乎本能的肌肉记忆。跟着唱词和节拍,侧脸,抬手,动眼神,转身,指甲尖都按着程式化弧度翘起。小嗓抛上去,又随着水袖咿咿呀呀,婉转圆润地抛了几折 ,降回原调。
台上的时间过得似乎比练习时快,做完结束动作,程应寒才看向台下。他下台时还有点恍惚,老师们的点评夸赞,同学们惊异的目光让他有点受宠若惊,还觉得有点不真实。
真的是我吗?我有那么好吗?
程应寒对舞台没多少野心,只是出于一点认真和勤奋,按部就班地谨守作为学生的本分,努力练习而已。饶是这样,一贯看起来少年老成的他也忍不住偷偷品尝被称赞的甘美滋味。
方秉鹤本来想给他说说还有哪里做得不好,看他还时不时压抑住脸上的喜色,有些无奈,横挑鼻子竖挑眼地说:“你能不能矜持一点?”
程应寒还在回味刚才的愉悦,对万事万物都很宽容,心平气和道:“不能。我就是这么没出息。”
还学会抢答了!
方秉鹤无语,又因为很少看到他这么生动又符合年龄的表情,忍不住难得有点心软:算了,还是个小朋友呢。
“对,唱得挺好。”他笃定道。
等到最后一个人也演完,当下就宣布了选拔结果,红娘是方秉鹤,崔莺莺是程应寒,苏霓和另几个表现较好的,被挑去另外的戏里当小丫鬟。
“这次同学们表现都很好,”王老师笑着说,“选上的好好练习,没选上的也不要气馁,以后还有很多机会。”
看下面还是怏怏的,王老师奇道:“这有什么的,同学们,你们才多大,我们学校是个很好的平台,这只是一个开始,你们的未来的路很长,会非常精彩。”
她带着点感慨:“你们现在正是大好的青春,不需要执着于一时的小事,要珍惜时间好好充实提升自己,努力奋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都还是孩子,几句话就又被勾出了眼底闪亮的兴奋,有人问:“真的吗?”
“真的啊,我现在还怀念在咱们学校念书的日子呐,老师也好同学也好,都是非常好的人。我说了,在你们这样的年纪,最不需在意的就是一时得失,一起练功一起欢笑,长大以后想起来就是很美好的事情了……”王老师含着笑,似乎被勾起了什么回忆,“我还记得当时毕业大戏,老师本来只想排一出,但是这样就有不少同学要当只能露个脸的龙套,我们全班都死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