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破咸鱼,不做也罢!
顾观月看着空空的钱匣子,第一次觉得,苟不下去了。待在这里是因为舒服,如果让人不舒服,装个贤惠人就没意义了。
一刻钟前,李二娘“借”走了她整整三两七钱银子加二十一枚大钱!加上年前“借”的,已经足十三两了。
这还在其次,关键说的话堵心——
小曹氏会过亲友,午饭罢,李二娘见人都走了,示意顾观月到无人处,她开口问:“近日家常花用不大够,四娘可有闲钱再借我一些。”
顾观月纳罕:“过年时姐姐来家,从我这里拿了十两银子去,这么快就花完了?”
李二娘道:“我们家里人多,吃穿嚼用样样花钱,现在青黄不接粮食贵,可不花得快。不像四娘似的,色色花用都是家里支出。”
顾观月听她说起话,还是透着那些小算盘,也不点破。劝她几句:“可是姐夫又赌钱了?姐姐也该狠狠心,刹刹他这习性,孩子一年大过一年了,再不攒些钱出来,以后嫁娶可怎么办呢。”刚才看两个女孩儿,低眉耷眼,畏畏缩缩,穿得也都简朴。
李二娘哭道:“我哪里管得住他呢,我原是个最没福气的,谁肯听我的呢。”又说,“你有钱去买泰兴楼七八两银子的金钗填献别人,怎不想着我。”
一边哭,一边从帕子缝里看着顾观月:“要没钱回家去,你姐夫又要打骂了。”
顾观月心想我劝过了,听不听在你。于是现开了钱匣子给她看:“每月公婆给我一两银子,我都买了笔墨纸砚。我娘虽在这里,吃穿用度却是自己支应,二姐看看,我余钱不多,都给了姐姐吧。”
李二娘不管别的,先把钱匣子扒拉过去,一边往外拣,一边还说闲话:“一两银子是明面上的,爹娘私下补给你们的,当我不知道呢”。
这个“们”字,就很灵性,连张娘子都被带进去了。顾观月想着这话 ,看着钱匣子,头一回生了气。她只是想养老来着,可没想被谁拿捏啊。
世间多少嫌隙,都是为了银子——
李二娘还不知足,出了后罩房,从正房后廊下往东,过夹道,也不往正房去,反先去了东厢房,找到小曹氏,嘀嘀咕咕说了一阵儿。
小曹氏听了她的话,脸上登时挂不住了,她才嫁进来,李蔚是周周正正一个有官身的青年,两个人好了两三天而已,就听大姑姐说自己丈夫与妯娌有些不清不楚,这要能忍,她也不算人人捧着的“杂货西施”!
于是从窗口榻上望出去,大声喊她的丫鬟:“芳儿进来,有事嘱咐你做。”
芳儿走进来问她:“娘子叫我做啥。”
小曹氏看着李二娘,李二娘道:“我说的可不是瞎话,你们主仆不信,只管找人去问。我先走了。”说着,她就溜了。
小曹氏见她滑头,不肯落话柄,便气哼哼对芳儿转述她的话:“说你姑爷,跟这家里四娘有些首尾。”
芳儿自小与她一起长大,素知她的性子,怕她像块爆炭跳起来,忙先劝:“我这两天看四娘,是个粗疏的性子,就是吃的玩的上心,不像个会藏奸的,也没见她往咱屋里凑。要我说,也别轻信,咱们两眼一抹黑,再着意探听探听才好。”
小曹氏叫她劝住了,问:“怎么探听。”
芳儿眼睛一转,说:“不能找周婆婆、周嫂子这等年老成精的,婢子去找杏姐吧。”
于是这日晚上芳儿做个东,引了杏姐儿在灶下吃果子翻花,要打听事儿。
周嫂子见她俩说的话没什么意思,不耐烦跟小孩儿家一起玩,就嘱咐她俩:“老安人戌时过半就开始安置了,你们俩替我看着灶门,等亥时要是没人叫水、叫点心,就封了灶去歇着吧,小孩家熬神走困,小心长不高。”说着她自去了。
芳儿见她走了,就挑起话头:“周嫂子是咱家到县上才雇来的吧,倒是尽心。杏姐儿你是打小跟着老安人的?有七八年了吧?”
杏姐儿就得意地点点头,不待芳儿再细问,她一停一停说过去,怎么到的这家,老安人待她如何好,在牌坊村时怎么过日子、到县城来时何等光景、如何雇的周婆子周嫂子等,事无巨细。
芳儿便问:“那你在牌坊村时就认得四娘了,又是一起上来县城,难怪你们要好。”
杏姐儿答道:“在村里时认倒是认得,却不大一起玩,四娘那时候老呆在她家塾学,跟三郎四郎一起玩得多,不大跟我们玩。来这家里之后,她就很安静了。”
芳儿就说:“难怪我看三郎对四娘很好,想是打小的情分,我们娘子还喝醋呢,你说好笑不好笑。”
杏姐儿说得兴起,就有些口没遮拦了,略压低了声音道:“不怪你家三娘多心,前头三娘没了后,三郎对四娘就有些不同。好在四娘没那个心,日常都躲着他。再说,老安人也不会纵着,你们三娘很不用喝醋。”
小曹氏盯着灶下,看到周嫂子出了门,她就悄悄走过来站在偏门听,正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