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心思荣国府
经过前段时间的相处磨合,贾敏也越来越放心在分不开身的时候把两个孩子扔给方姨娘照看。
此时,筠哥儿和黛玉就在一起看书,对于筠哥儿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而不是玩泥巴,黛玉十分满意,惹得方姨娘忍俊不禁,也和他们一起看书打发时间。
筠哥儿以后注定是要走科举的,因此筠哥儿哪怕是启蒙的书,也不是孝经,就是四书相关,而黛玉和方姨娘就是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可以全凭各自的喜好,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林家的藏书足够多。
黛玉手里拿着一本方姨娘之前所看的农桑辑要,看着看着就抬头看了眼方姨娘,“姨娘,我看不太懂这个。”
方姨娘放下手中的齐民要术,笑道,“玉姐儿还小,又没接触过农桑相关的,不懂很正常。”
黛玉歪头深思,“姨娘之前一直在看这一本,现在看的也是农事相关的,姨娘懂农事吗?”
黛玉虽然看不懂具体的内容,但家学底子在那,清楚知道这些都是农业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除了姨娘,她只见父亲看过几次。
方姨娘目光有些放空,“姨娘没进林府前,家里就是种地的,那时候姨娘还满山遍野的跑,帮着家里种地呢。”
小孩子哪里懂种地的苦,黛玉和筠哥儿都来了兴趣,“种地好玩吗?”
方姨娘摇摇头,“种地很累的。”
黛玉有些疑惑,“可是姨娘现在即使不种地,也还在看这些书。”应该是喜欢的呀?
方姨娘笑了笑,只是笑容里包含着愁思,“总得有人种地的,有人种地,才有粮食,才能饱肚。”
“而这些农书啊,读了是能救命的。”
“救命?”
“是啊,救命……”方姨娘说,“我们农民只会种田,但那是本能,是熟能生巧,却并不成体系,也不懂其他,一旦遇到天灾之年,就会要命。”
十多年前,她还只有几岁的时候,就遇上了旱灾之年,颗粒无收……
那一年的印象太过深刻,她无法忘却那种饿得前行贴后背的感觉,粮食,作物,就是平民百姓的命。
“而书里,什么都有,或许并不完善,但总好过没有引导。”
“但难就难在,很多百姓并没有能力去学习。”只能种田,种田,还是种田,甚至种的田,还不是自己的。
他们家是幸运的,碰上来了好心的林家,那年过后,日子慢慢好转……
“农民太苦了,也太无力了,自那以后,我们全家都攒钱给四弟读书,他是我们家最聪明的,我也会跟着他认一些字,直到入了林府,家里书多,我也有了能任意读书的机会。”
方姨娘和蔼的看着两个小家伙,“我比别人幸运了太多,”能遇到灾荒之年不抛弃她的父母,遇到友善的林家,还能入了林府,“我就想,多看一些这样的书,总是不会错的,这些书里,什么都有,连如何应对灾荒之年都有写,没准哪一天,就能用上了。”
当然,也可能真有那个时候,她能做的,顶多只是帮着施粥,但——有备无患嘛。
林筠仰着头,看着有些出神的方姨娘,心里有什么,在悄然萌芽。
黛玉在听着方姨娘说灾荒的情形时候就皱起了小脸,眉目间充满了担忧,她还小,哪里能知道天灾能这么惨,在听到还有人饿死后更是情不自禁捏紧了绣帕,天灾真讨厌!
而后又听到方姨娘的不太确定自己看书是否有用时,黛玉直接站了起来,“姨娘,有用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救命粮!”
姨娘抚了抚黛玉脑袋,“嗯,有用的,不过却也不能尽信书。”
“因为啊,环境是会变的,而书不会,且,最熟悉这脚下土地的,只有农民。”
若是只会读农书却不会下地,也只是纸上谈兵。
“所以,”方姨娘弯腰看着小黛玉,给他们说点轻松的话题,“以后玉姐儿看见筠哥儿玩儿泥巴,也就随他去吧,要做一个好官,哪里能抗拒脚下的泥土呢?”
黛玉绣帕轻甩,“哼,姨娘就惯着他吧,他若是真的种田农耕,我才不说他呢。您看他那样子,分明就是顽皮。”
像是得了尚方宝剑,林筠刷的抖了起来,“胡说!什么顽皮!就像姨娘说的,我这是了解农桑!”
“我呸!天天抱着你那竹子,也没加你关心一下水稻麦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黑白熊呢,怎么就了解农桑了?真了解农桑,倒是下田去呀?光说不做,非君子也~”
“我倒是想下田,家里有人允许吗?”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两位小祖宗相视一看,齐齐看向了方姨娘:“姨娘!”
姨娘哪里能做主,但是两位小祖宗偏偏又齐心了起来,突然都对农桑感了兴趣,方姨娘只能上报了贾敏。
贾敏应该拒绝的,毕竟两位小祖宗身体不好在那儿放着,但是又想到,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