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武
雅典娜二世并没有在罗马侵入的地区登陆,而是率领舰队直接开到罗马城的外港奥斯提亚(注一)。奥斯提亚的罗马舰队发现马其顿舰队来袭便出港迎战,但在马其顿战舰的一阵希腊火喷洒之下就全军覆没了。于是两百艘马其顿运输舰就涌入港内,把整个港湾塞得满满的,然后就很迅速地卸下了一万名步兵。这些步兵配备了发射黑色火药凸缘式底火子弹的杠动式不枪(注二),以及十门120公厘膛线后膛装填攻城炮(注三)。
马其顿军又如何会有枪炮呢?原来十二年前的聂伯城之役时中国第七骑兵旅展现了超时代的火力,让雅典娜女王大为震惊,便在随后派赴中国的交换学者中安插了一些科技间谍,并特别指示这些间谍学习枪炮的制作技术。
马其顿的科技间谍们在中国学会了枪炮的原理,但原理归原理,而落实到工业化的制程上那就是机密了,是不会让交换学者有机会接触的。虽然这些希腊人相当聪明,旁敲侧击地也揣摩出不少制造技术,但由于马其顿的冶炼与化学工业水平还差了很远,许多较先进的制造技术即使知道了也无法模仿。
无论如何,在雅典娜女王投入大量资源的全力支持之下,马其顿还是造出了枪炮。这些武器虽然限于工业基础,只相当于“上一次历史”十九世纪中叶的水平,较之中国差了好几个世代,但在西方已是辗压性的无敌了。
马其顿军登陆后不急不徐地进发,当天日落之前便抵达了罗马,第二天日出之时就在城前列阵。罗马城内的公民虽然已连夜组成了两个军团,人数比对方还多,但海军的全军覆没让他们意识到马其顿军无敌的传言原来是真的,于是就没有出战,而决定坚守城池,等待南方的大军返回应援。
不过马其顿军要比罗马人所能想象的还要厉害得太多,他们十门大炮齐发,轰了几轮,就把罗马城墙轰垮了约一个希皮孔(注四)长的一段。紧接着由雅典娜二世与苌申在前领头,后面跟着六千名端着不枪的马其顿士兵,就从这段缺口冲进了城内。他们毙敌数百人后,罗马余众明白了己方完全不是人家的对手,顽抗下去只是白白丢了性命,于是就全部投降了。
让罗马人觉得万幸的是,马其顿帝国女王只是剥夺了罗马拥有军队与发动战争的权力,其他事务则给予了极大的地方自治权。因此罗马以及他们之前所征服的地区,就不起丝毫抗拒的念头,顺顺当当地归顺了马其顿帝国。
接着雅典娜二世又领兵越过亚平宁山脉进入到波河平原(注五),在帕玛(注六)建立据点。雅典娜二世向四方传檄,以马其顿女王之名,要求各部族服从女王,解除武装,停止互相征伐。由于女王给的条件相当宽大,而且大家也明白自己难当帝国大军一击,所以英苏布雷(注七)、利古里亚(注八)、波伊(注九)、威尼斯(注十)、皮切尼(注十一)、伊特里亚(注十二)等各部族都乖乖归顺,过起爱好和平的日子,整个亚平宁半岛就并入了马其顿帝国的版图。
……
在此之时,阿尔卑斯山(注十三)的另一侧,也显现出了一番新的面貌。经过十四年的积极建设,中国基建部在欧洲完成了六项重大工程,它们是:
好客海滨的穆里吉奥港。
亚德里亚海滨的塔萨梯卡港(注十四)。
北海(注十五)滨的鹿特丹港(注十六)。
波罗的海滨的斯塞新港(注十七)。
中欧纵贯铁路,从塔萨梯卡经德文、梅尔尼克(注十八)至斯塞新。
美茵—伊斯特运河(注十九)。
这些工程将里纳兹河(注二十)、易北河、伊斯特河、奥德河四大水系连接成了一整片,使内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且在好客海、亚德里亚海、北海、波罗的海都各有出海口。
照例但凡交通线所及之处,该处就会落入了中国的控制。所以借着四大水系的河运网络以及一条中欧纵贯铁路,中国就将欧洲的一大片土地纳入了版图。这些领土的范围按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名称来描述,包括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丹麦、瑞士、列支敦士登、捷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匈牙利、波黑、塞尔维亚以及罗马尼亚的西北部。
这块中国的欧洲领土以奥德河、尼萨河、喀尔巴阡山脉、第拿里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为界,与马其顿帝国紧邻。这就挡住了马其顿帝国向西欧继续扩张的去路,而将西欧变成了中国的囊中之物。
中国接下来在欧洲的发展,无论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基建等等各方面,都可以用系统化、制式化的方法去处理,已不需要姬寰的威望与才能,所以姬寰就带着老婆与孩子们返回故乡中国了。
姬宇封了他这位劳苦功高的亲弟弟;前「日耳曼+凯尔特+斯拉夫」国王姬寰为「德文亲王」,食良田一千公顷,享有种种更胜于“王”的“亲王”特权,世爵世荣,并在德文盖了一座王宫做为其在欧洲的行宫采邑。而太后杜攸也不想让姬寰当个游手好闲的王爷,就叫他接任罗氏企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