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都说人死之前,会不自觉回顾这辈子经历过的事。
不可抵挡的黑暗遮了满眼,就在李酬恩以为万事皆休时,脑海中忽然闪过几十年前的记忆。
本朝皇室令九州各地设慈幼局,使道路无啼饥之童,也幸有这个政令,让年仅五岁没了父母的李酬恩不至于饿死。
但也只是没有饿死而已,千田镇的官员贪婪成性,朝廷的拨款被拿走大半,分的田地也成那些人的私田,余下给慈幼局的,勉强够其中十几个孩童活着。
慈幼局的孩子从两三岁到十几岁不等,都是长身体时候,每日吃糠咽菜,个个面黄肌瘦,肚子却圆鼓鼓的,大得不正常。
偶尔有无子的好心人前来,看见他们的模样都觉得有病症,难免打消收养的念头。
李酬恩也是面黄肌瘦中的一员,那个时候他还不叫李酬恩,也没个像样的名字,按慈幼局中孩子年龄他排十四,大家也就喊他“十四”。
自那时起他就很讨厌“十四”这个数字,因为每顿饭的野菜糙米稀饭是按顺序分,依次递减。
轮到李酬恩时,那缺口陶碗里的米汤常常只飘着两三根和他一样瘦的菜叶。
不公平。
每当李酬恩三两口吃完,渴望地看着更大些的孩子碗里的饭时,他总会有这样的念头。
那些大孩子才不会理会旁边饥饿的目光,自己都无法满足,怎会生出“分享”的念头。
就在李酬恩以为晚上又要数着肚子咕咕叫的次数入睡时,面前忽然递来一只碗,碗中的汤中还沉着不少米。
他一把夺过碗,吃得一干二净后,才有些意犹未尽地抬头,看清面前的人后,说道:
“谢谢七哥。”
被叫“七哥”的少年也才十二三岁,因为长期饥饿看上去没满十岁。
老七听到李酬恩道谢也没多说什么,笑了笑拿着碗走了。
自那天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李酬恩都会挨着老七,两口吃完自己的,再眼巴巴盯着,对方总会将碗里剩下的稀饭给他。
二人的关系看起来没有变得太过亲近,因为老七和个锯嘴葫芦没啥两样,白日里又要去田里干活,李酬恩也就饭时才会和他一起。
好在老七闷葫芦般的性格,其他孩子之前也不咋和其交往,李酬恩接下来的日子里都是独占了那一小碗“剩饭”。
“我叫你哥了,其他人我都不喊的,你不能再当别人的哥了。”
李酬恩还记得这话,是在又一次将老七的碗吃得干干净净时说的,对方目光定定地看了他良久,才有些不情愿地点头认下他这个弟弟。
因为一声“哥”,本就少的饭食还要分出去些,怎么想老七都亏了。
李酬恩才不想那么多,毕竟在饿的连石头都想啃的那几年,能多口饭才是最重要的。
又过了三年,在依旧是吃不饱的一天,慈幼局又迎来了一个想要收养孤儿的人。
只要懂了事的孩子,都知道这是个能改变命运的好时机,早早就在院子里站成一排,等着嬷嬷带着领养人进来。
不过看到嬷嬷身后跟着的人时,好几个孩子特别是年岁稍大的都跑开了,因为来者是乡里的铁匠刘大牛。
虽然匠籍已经被废,慈幼局里吃不饱饭的孩子也不会学着高门大户歧视铁匠。
四下跑开只因刘大牛是个瘸子,成天穿着破烂衣服,脾气还是乡里出了名的差,据说媳妇都受不了和他合离,留下个女儿回了娘家。
嬷嬷见状气地直骂,刘大牛却不当回事,随手指了指站在原地没动的老七。
“就那个吧。”
嬷嬷很惊讶,向来收养都不考虑十岁以上的,都说年纪大了会记事养不亲,于是忍不住道:
“刘大哥,这孩子已经十五啦,您真要收养吗?”
刘大牛也没掩饰,直接道:
“大了懂事,我缺个能帮我干活的儿子。”
嬷嬷听到这话面色一僵,不过想到能少一张吃饭的嘴,也没再多言,对老七招手道:
“小七过来,你以后就有家了,快喊人。”
老七依旧木着张脸,走近后抬头看了看刘大牛沾满黑灰的脸,道:
“……爹。”
刘大牛很满意这个看起来老实沉默的儿子,很快领着老七走了。
李酬恩对此很不满,老七走的时候都没回头看他一眼,更重要的是,以后可没有人分饭给他吃了。
没想到的是,数日后的傍晚,老七出现在慈幼局的矮墙边。
李酬恩见他对自己招手,想了想还是走了过去,却摆着一副不满的神态,道:
“你不在你新家里待着,又回来干啥?”
老七,现在应该叫刘七了,像是没听出李酬恩话里的疏离,仍是笑笑,从怀中掏出半块肉饼。
那半块肉饼李酬恩都没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