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梦醉
陈辞将张为民送去大理寺后,便再没得到大理寺决断。
翌日,皇帝宣他入宫,几月未见,皇帝竟然比之之前显得容光焕发,精神奕奕。
皇帝见他进宫,先是赞叹他这次差事做的好,又关心他可曾遭了什么罪,又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陈辞行跪礼,细细像皇帝禀明了越州乱象,又言明临近几州的境况。请求皇帝派钦差前去查看。
皇帝笑意渐消,却仍旧对他温和道:“孤知晓了,你此去也辛苦了,想必你父王也念你的紧。”
陈辞再拜,便又听皇帝道:“孤记得,你去越州前,曾请旨想要取九江王府的大姑娘。如今几月未见,不知你还坚守此心么?”
陈辞道:“臣心依旧。求陛下成全。”
皇帝抚弄着雪白的胡子,哈哈大笑道:“果然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你既然喜欢,那孤便做一次牵线之人,为你二人赐婚,如何?”
陈辞怔然,半响才反应过来,露出一个欢欣微笑来。
皇帝第一次见他温和的面容露出这情绪来,不禁也感叹道:“孤还是第一次见与杭你如此高兴。”
陈辞跪旨谢恩。心中却还挂念着其他州府之事。
皇帝却道:“好了,你这些日子也辛苦了,既然张为民已提交大理寺,你事已了。还是忙你的婚事要紧。”
陈辞只好拜谢。
待陈辞走后,皇帝伫立良久,待身边内官提醒,他才回过神来。
他对那内官道:“拟旨,赐婚南仪王世子与临安郡主。”
内官奉了口谕去告知中书省各位大人。
皇帝似乎是累极了,坐在龙椅上不知是在想着些什么。有内侍从殿外进来,垂头跪在地上,说是有事禀告。
皇帝按了按太阳穴,抬了抬眼皮,冷声问道:“又是什么事?”
那内侍抖擞着说:“陛下……大理寺那边还等着您的旨意呢。……方才大理寺卿来问……越州郡守……张为民,张大人……该如何处置。”
皇帝听着他颤颤巍巍的把话说完,彻底的睁开了双目,他冷笑一声道:“他不是已经请示过皇后!又来孤这里请示什么?”
那内侍吓得伏趴在地上,不知这话该怎样通传。
皇帝烦躁的将桌几上的折子拿起一本砸向那内侍,愤怒道:“愚蠢东西!让他按皇后旨意去办!”
内侍抖着手捡起折子,红色的折子外皮上,晃晃的写着:南仪王府上奏。
小内侍不敢再看,弓着腰将折子放下,又弓着腰出去了。
皇帝走下龙椅,面上仍旧有愤怒和不忿。
他与皇后少年夫妻,深知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早年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皇后母家几乎被以各种名义打压。时至今日,国舅一家如今都不在宫中担任要职。皇后的兄长,侄子都是从事商贾之道,到底难登大雅之堂。
皇后怨恨,也是有的。只是皇帝亦是常常感到苦恼。他虽则正值壮年,但也逐渐老迈,但太子正是少年人,意气风发。
他有远见,又有谋略,却唯独在政事上与自己这个做父皇的屡屡有不和。
这南梁的天下,陈氏的江山迟早是要交到他手上的。他就这么迫不及待么?
皇后对于自己和皇太子的不和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自己不伤太子性命,皇后就能一直忍耐。
反正太子既嫡又长,从出生就是皇太子,天下人民心所向。一时的委屈也受得。
但皇帝心中确是不忿,他才是天子,这天下人都是他的臣民,他如今尚未薨逝,怎么都去拥立储君呢?
所以处处训斥打压,也只是为了散发心中郁气。
皇后插手越州之事,他一早就心知肚明。越州的钱财去了何处他也知道。只是数十年夫妻情分,实在是不愿意与之争吵。
所以派了陈辞去越州,若是换一个人,皇后必定是一步都不愿意相让的。官员折在越州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只有太子去或者陈辞去,这事才能善了。
毕竟慈母之心。虎毒亦不食子。
这张为民,也为皇后办了这么多年的事,就随皇后处置吧。
至于那笔私产,皇后练兵也罢,买马也罢,无论如何,皆在自己掌握之中,只待时机一到,便能一举尽数捣毁。
皇后那里却还是一片平静,每日该上香上香,该拜佛拜佛。
所以大理寺牢狱中少了一位叫张为民的罪犯,宫中多了一位姓张的内官。
这都是后话了。
若说皇后全然没有苦恼,那也是假的。自从江畔成婚后,这整个盛京城都可怜起宁国公主来。世间女子皆唾弃如江畔之流的背信弃义的不忠之人,更有不少女子偷偷骂周语冰是狐媚之人。
倒是宁国公主得了一个可怜却坚韧,又大度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