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正是我那位堂姑外祖母的嫡亲孙儿,如今兴华阁大学士傅阁老嫡亲的孙子。”
紫燕已经完全停了手上的动作,直接趴到了棠龄的身边凑近棠龄道:“可是真的?傅家的子弟?明义法师?”
棠龄没有怪罪紫燕突如其来的惊讶,睁开眼睛看着紫燕惊讶的神色不免笑道:“怎么?吓到了?”
紫燕喃喃道:“只是觉得这位明义法师名头甚盛,不想竟是如此出身……”感慨过后却又有几分的不解,疑惑道:“可是……好好的傅家的嫡系子孙,为什么?”
棠龄撇撇嘴道:“为什么要出家?”棠龄心头撇嘴,随即漫不经心道:“要么说他是个怪人呢。”
说到此处,棠龄似乎也来了兴致,睁开眼睛拥被坐起来,紫燕也跟着坐起来,二人面对面坐着,棠龄兴致勃勃的开始说起了这位明义法师的事情。
其实,幼年的棠龄,是见过明义法师的。不过那个时候,明义法师还不是和尚,而是皎洁如华的名门公子,他也不叫明义法师,他叫傅辞翊,是傅家老三房老太爷的嫡亲孙儿。
可以说,傅辞翊不论是俗家子弟还是方外之人,都是名头响当当的人物。他少年成名,可以说是章老太爷最为得意的孙子。少年解元,随后高中榜眼,入选翰林院。
本来这样一条坦荡之路,任谁看了都会感慨一声道后生可畏。可是偏偏这位傅辞翊行事不遵章法,入了翰林院一年后竟然辞官,避世出家了。
此举引起了整个仕林间的轩然大波,有人愤慨傅辞翊不遵孝道,背弃家族,避世出家,实为大不孝之人。而有的人则感叹傅辞翊实为率性真情之人,悟得大自在之人。
加上傅辞翊本人也是聪慧之人,于佛法一道自有其解,且不说究竟是何其缘由,竟然于佛门中也是风生水起,名声大噪。与名寺主持讲经论法,引得不少人前去听讲。
紫燕听闻不禁满脸的感慨道:“没想到,这位明义法师竟是有如此的经历啊。”棠龄见紫燕那般的模样,竟似十分的仰慕一般,不禁皱眉道:“至于嘛?不就是出家当和尚了?”棠龄撇撇嘴道:“当和尚有什么好的,你看谁好端端的当和尚去了?”
紫燕道:“不是总是有那些悟道的高人,想来明义法师也是此类之人呢。”
棠龄甚是没意思的哧了一声,随即带着被子躺下,打了打哈欠道:“好了,左右无事,早些歇着罢。”
自打那日偶遇过明义法师后,其后棠龄再未见过他。大老太太着人带来布施的食物和衣物也都备好了,则由着广德寺出面布施。
待到第三日早上,棠龄一行人下了山,坐上马车之后,棠龄不免掀开帘子偷偷向外看去。李妈妈见状忙将帘子放下。
棠龄感慨道:“没想到竟有这么多的人要等着布施呢。”
李妈妈不免道:“姑娘也真是的,外面那起子人,若是哪个瞧见姑娘冲突了可怎么是好。”
棠龄吐了吐舌头,笑道:“我知道了,我只是一时好奇。从前在京都也曾听过布施,家里也捐出好些东西,可是就是没看见有人来领东西的场面。”
此时日头正盛,山头下已然人头攒攒了,李妈妈见状微微叹口气道:“穷苦人家的日子不好过啊。”
棠龄倒是没那么多的感慨,不过是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一时有些好奇罢了,李妈妈倒是有些疑惑的呢喃了句:“不过今年的人好像确实蛮多的。”
棠龄没听清,追问了句:“妈妈说什么呢?”
李妈妈回过神来,想着自己在棠龄面前说这些做什么,当下笑道:“没什么,姑娘好好坐着,且有一段时间到家里呢。”
棠龄笑道:“我睡不着,精神正好呢。”紫燕闻言从身边翻出花绳来道:“车子里没什么别的玩的,咱们玩花绳罢。”
棠龄连道好,就盘腿坐在那里和紫燕玩起了花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