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知一切可都在大人的掌控之中
“夫人不是不看好孙家这门婚事吗?怎么又放姑娘出门了。”这桩婚事迟迟没有定下来,就是因为周母有顾虑
周家不是常德府人氏,但孙家却是本地大族,要是有一日周父调任去了外地,若是女儿嫁了人,就得留她一个人在这里了。
这个顾虑,刘妈妈也是知道的。
周母拿起调羹往卷起的粽叶里塞糯米压紧实,手不紧不慢的捏角最后缠上。
“老爷说的也有道理,孩子年纪也大了,孙家门风不错,家境殷实。”
周父已经在常德府待了快五年了,会不会调任不好说,就是升了也不知道会调去何方,孩子年纪不能等了。
孙家耕读传家,家中也有在外做官的子弟,在常德府是数一数二的大族,再说了,孙远道学识不错,为人周正,周父很是欣赏,加上两个孩子彼此也有好感,周母也就软了态度。
刘妈妈欣喜,“夫人早应该这么想。”
就算嫁的近,这姑爷是读书人,举业有成必是要出外做官的,到时候还不是一样要分开,照她这老婆子的看法,日子还是小俩口自己过,他们过的好,哪怕在千里之外,这娘家也放心。
嫁的近要是两口子天天闹腾,女婿不争气,娘家也没法,一样闹心。
“你老知道这么多,之前怎么不开口呢。”周母打趣刘妈妈
这哪敢,夫人那个时候可是一心都盼着回老家的,刘妈妈讪笑说道:
“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哪能让孙家那么容易就得手,可不得让他们知道我们家姑娘金贵着呢,不是那么好娶的。”
周母也被刘妈妈的奉承话逗笑了,心里是认同的,但嘴上还是说着:“小户人家,哪有什么金贵,只盼着不受委屈就好。”
“那夫人放心,这孙家家风清白,积善之家,不会做什么委屈媳妇的事情。”
周母也点头,刘妈妈又问道,这婚事既是双方有意,不知什么时候下定
“不急。”女儿也才十三
刘妈妈却觉得还是早日定下的好,定了名分也好让姑娘定下性子准备嫁妆了。
周母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她伸手擦了擦额角的汗,看了一眼天空中的烈日,就算定下来恐怕也要等年前了。
如今县衙上下都在忙着农田干旱的事情,老爷整日都在外奔波,那里还有心情定女儿的婚事,只盼着老天爷快下雨,保住这一年的收成。
“也不知道老爷什么时候回来?”
明日就是端阳节了。
前两日张村和李家坪因为争水的问题打了起来,打伤了好几十人,又因为李家坪隶属属隔壁县,这牵扯到两个县的村民,县令便派了周父去解决。
这边周母刚忙妥当,衙门的人就送了节礼过来,是些鸡鸭鱼肉,还有几匹夏布,她吩咐刘妈妈把吃的都收起来,夏布准备给孩子们做几件衣裳。
不料刚坐下来,孙家也派人来送节礼了,除了些吃食,竟然还有一盒女孩子爱戴的珠花,刘妈妈忙捧了给夫人看
孙家有心了,周母也笑盈盈点头,吩咐刘妈妈把老爷最喜欢的一方墨添进给孙家的节礼里面。
孙家看了也就知道他们家的意思了
自从周母心里应承了这门婚事,她越看孙家二郎是越顺眼,长得端正,为人谦和有礼,家世也好,做女婿够格了。
只是有一样不好,眼神不太好,竟然觉得绵绵是个性子软和的,周母叹气,要不是三不五时的拘她的性子,这丫头怕是野飞了。
你看,这不把她弟弟也带的野了
“还不滚进来!”周母朝门口探头探脑的两人喝道
“娘,你看这是我们抓的鱼。”周英华举起弟弟手中的鱼献宝似的给母亲看。
“你姐姐也下河一起抓了?”周母问小儿子
周承明对于姐姐邀功的行为很是看不惯,“她才没有,孙家二哥哥也在,她一直在河边看着,也不知道帮帮我。”
不然他能抓的更多
这还差不多,至少还知道装一下,周母腹诽
周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把鱼交给刘妈妈收拾,你也去换件衣服。”
这事就这么过了,周承明心中一喜,走路都要跳起来了,丝毫没有留意到姐姐被母亲扣在那里。
“你和孙家二郎是约好了一起去的?”
见女儿摇头,她才松了口气,两家虽然都心领神会,可毕竟还没有名分,若是女儿约着孙家二郎,怕孙家人会看轻她。
虽不是约好的,但孙远道却是专门来找周英华的,他是来和她辞行,他的恩师病重,过了端阳节他便要和家人前去桃园县探望。
她知道父亲看好孙远道,想要他做女婿,孙家也是难得好人家,她并不反对,所以婚事没定下之前,在孙家人面前,她都是小心收敛。
孙家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