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行四人坐着驴车来到大杨镇上,不往东走,不进去那条有很多卖东西的、热热闹闹的东西街,而是继续往北走,大概走一百米,往东拐,走大杨镇镇的后街。
孟大梁第一次走这条街,就扭头问老实和蔼的温攸:“温爷爷,去县里走这条街啊?”
温攸看向孟大梁,“是啊。其实赶集那条街也能走,但现在过年嘛,那条街人多,走不动,咱们就走这条后街。”
忽然,温攸伸出手,指着路北边一个大开着门的院子,说:“大梁,你看那个开着的门,那是咱们大杨镇往塘县县城或别的地方跑的车局,你瑾叔去县里或者回家就是去那里坐车。”
等孟松架着驴车往北一拐,孟大梁又问:“咱们这是出了大杨镇了吧?然后一直往前走?”
孟松开口回答孙子的问题,“对喽!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就会走到一个叫王家屯的地方,那也是个镇。这个王家屯啊,咱们走它的前街。算了,等到那儿了,我再跟你说。”
……
孟松一边甩着鞭子,一边开始和孙子大梁叨叨,“瞧那个木牌子,王、家、屯。看到没?前面就是王家屯了。
孟大梁点点头,“看到了。这王家屯我是没来过,但我去过赵家村。”
“赵家村啊——”孟松拖长声音想了一下下,就说,“它就是属于王家屯的,在王家屯西边儿。王家屯后街有条往西的路,过两个村子,就是赵家村。大梁,你往前看,热闹吧?听到声音没?有人在吆喝卖东西。咱们要走那里头,可不好过。”
“所以咱们不往前去那里,咱们现在往东拐。”温攸接口和孟大梁说话,孟松就拉辔头、打鞭子让毛驴往右拐弯。
走了有两百米,路北就是一个私塾,然后继续往东走一百米,就该往北拐了。
孟松:“这是王家屯的东街,咱们现在往北走。拐弯。”伸手甩一鞭子,鞭子落下,毛驴就转弯开始往北“轱辘噔”“轱辘噔”的跑起来。
孟松接着道:“要是刚才不拐弯,就会到别的村儿了。咱们去县里,该往北走。现在,咱们就开始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一直走,就是塘县县城了。大概得走……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后,塘县县城,南门口。
城门开了两个进城的口子,一个是让赶着车过的,一个是让只有人过的。
很快的,就排到温怀瑾四个人过城门了。四人早早下了驴车,由温攸牵着走到关卡处。
两个城门兵围着车子转了两圈仔细瞧了瞧,就退回原位。
一个城门兵站在桌子旁对温怀瑾四人说:“把户籍拿出来。”
温怀瑾把排队时准备在手里的一张纸递给桌子后面坐着的守门兵,“给。我的。”
坐着的兵打开纸看了看,低着头眨眨眼,抬头看看温怀瑾又看看纸,来回三次,这瞧着三十岁左右的兵站起来笑着,用温和的语气说:“您是温秀才!请恕我眼拙。”把手里的户籍递给温怀瑾,“秀才公您稍等!”
然后同样温和的认真的查看了温攸三人的户籍,然后送温怀瑾四人往关卡里走了几步,顺便说了几句话,方才回去继续干活。
温怀瑾四人上了驴车,温攸拿鞭子赶着驴车过了城门。
进了县城里,孟大梁羡慕崇拜的看着旁边的之前一路上没说过几句话的温怀瑾:“瑾叔,你厉害嘞!”
孟松也夸:“怀瑾,厉害呀!”竖大拇指。
进了塘县县城,随着不停往里走,孟大梁就开始瞪大了双眼,东看看、西看看。
天呐,路这么宽!
天呐,两层的房子,那么高,怎么盖的?不会塌吗?
天呐,那群人穿的衣服可真好看!
这,这就是县城吗?!
一边往前慢慢赶着驴车,温攸问旁边的儿子酒楼地点,“怀瑾,咱们接下来怎么走?”
“先往前走着。韩家酒楼在东街北边儿,咱们到了中间的大路口然后往东转。”
“好,走!”
……
韩家酒楼,前门。
一辆驴车在酒楼门口停下,小伙计立马上前搭话,“几位好!吃饭还是住店?”
“吃饭。”
“车要停我们酒楼里面吗?只要十文钱。”
“停里面。”“停外面。”温怀瑾和温攸同时说。
温怀瑾看向温攸说:“爹,大梁也在。
温攸看着温怀瑾想了想,嗯了一声,不梗脖子了。温怀瑾看了小伙计一眼,说:“里面。”
“好嘞!三位跟我来——!”
孟大梁看着他们说话,虽然有点儿不明白,但是,他很聪明地不说话。
孟松知道这个门道,但这时候,他不该说话。
停车的地方,酒楼里的和外面的,其实一样。不过停在酒楼里,距离近一些,人少一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