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的一些事情,有意思,有内容,温怀瑾就会听着,但是很少会接话,说自己的想法。在这时候温怀瑾就会想,有个孟松这样的朋友真好。
孟松对温怀瑾这么特殊,为什么呢?
温怀瑾曾经猜测:大概是他们两人都跟村里人打过架?都被村里人称作疯子?
温怀瑾百思不得其解。
见温怀瑾扭头就走,孟松愣了一下,然后抬脚就去追,边追边喊:“哎,别走,别走啊,怀瑾陪叔去说个话喝点儿酒——!”。
温怀瑾走的更快了。
见温怀瑾走这么急,孟松停在堂屋门口不追了。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他待会儿去他家里逮。
孟松还不怎么清楚这去县里的事情呢,打算扭头回东里间问问他大哥。
巧了,听见孟大梁在小声笑,还说温怀瑾的小话,“哈哈哈哈——瑾叔逃了!瑾叔果然怕二爷爷。”孟大梁觉得瑾叔跟二爷爷真是很有意思,坐在板凳上笑的弯了腰。
孟松觉得他应该训训孙子,不能对他的好兄弟怀瑾没礼貌。扯扯嘴角,“小兔崽子!大梁,二爷爷觉得你皮儿痒欠打了。”
孟大梁见不对,立刻支招,“二爷爷,二爷爷,你大年初一去瑾叔家,你绝对能跟瑾叔唠一天磕儿。孙子保证。”
“这用你说?”揪耳朵。
……
温怀瑾出了堂屋,便看到孟二哥从外面回来。
孟二哥是他们孟家三兄弟里最温和的,但其实也温和不到哪儿去,只是他说话不是很糙。
孟二哥关上院门,一转身,就看到了温怀瑾,便道:“怀瑾?!你怎么来了?”
“二哥。我来找大爷借牛车,已经说好了。”
“哦——那你这是要回去了?”
“是。”
“路上慢点儿啊。”孟二哥一边说,一边把院门又打开。
“行,”出了孟家的院门,温怀瑾对孟二哥说,“我走了,二哥回去吧!”
温怀瑾挥了挥手,然后转身回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温怀瑾慢悠悠地走在,两栋房子相距五米宽的路中间。
……
回到家,温怀瑾先去东里间烤烤火,外面真冷。
“借到驴车了吗?”陈氏问大儿子情况。
“借到了。大后天早上去孟大爷家取,孟二叔、大梁也跟着我和爹去县里。”
陈氏听了,有点儿急躁地说:“大梁也去?这大过年的,丢了咋办?你怎么能答应呢?”
“就是答应了。我同意的,不会出事。”温怀瑾开始跟自己娘讲理由。
“大梁十三了,就比二瑄小八个月,不小了。我们去县里直接去酒楼,爹、孟二叔和大梁会一直在车上待着,不乱走。下午,我们四个会沿着大路一起瞧瞧。不会出事。”
听了温怀瑾的话,陈氏还是担心,不赞同,但是都答应别人了,“行吧,行吧。你看着办。我不管你了。”
说完话,陈氏有些不高兴的起身走了。
腊月二十四,蒸馒头。
说到过年前的蒸馒头,你想到了什么?
熊熊的火,冲天的烟与白气,浓浓的包子香,一天都不做饭的娘……
总之——人间烟火气!就在这一天。
挪开盖子瞧了瞧锅里边儿,见水在中间翻滚着泡泡,白秀梅扭头喊陈氏:“娘——,娘——,水开了,能装锅了!”
“中——,知道啦!”说完,坐在外间揉面的陈氏停了下来。
陈氏进了东间,走到床边儿,掀开被子,露出一床的包子。
伸手把在床上醒好的江豆包子、粉条白菜肉包子还有三角糖包子摆在四扇蒸笼上,然后一扇一扇地端到灶上。
陈氏把每一层都严丝合缝的盖好,不留一点空隙。
“行,大火烧吧。上来气了喊我一声。”
“好嘞!”一边回陈氏的话,白秀梅一边往灶膛里扔了两根木头。
……
“娘——时间到了没?我觉着烧的柴差不多了,能掀锅不能?”白秀梅喊陈氏。
“娘也觉着差不多了,那就掀锅吧。”说完,陈氏就来到旁边。
先找两双筷子,把蒸笼盖子掀开放一边,和白秀梅一起把包子大概活动一下,陈氏就把那一笼包子端起,去大儿子怀瑾的卧房。而白秀梅则在灶台边活动第二扇蒸笼里的包子。
温怀瑾和白秀梅的卧房的床上,铺了一张白棉布大单子,这里一会儿是要晾包子和馍的。
把蒸笼放到床边的桌子上,陈氏用筷子把一个个包子夹起来放到布单子上。
这一笼包子放完之后,再去搬下一笼包子过来。
都弄完了,往锅里续上几瓢水,继续装锅,继续蒸。
蒸馍的这一天,不做饭,饿了就吃包子、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