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本朝历来重文轻武,若想为官,需先得写一手好文章才行,这是计朝国内所有文人才子的共识。
作为唯一的皇子,计荣明自小便被寄予厚望,他也是王太傅王怀忠的主要教学对象,至于两位公主,王太傅所采取的措施是,放养式教学。
毕竟公主既不能涉政,也无法于民生国事上有何建设。
所以即使宴平公主交上来的文章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的敷衍了事,王怀忠也并不会苛责,甚至还能从中找到几处夸奖的地方。
“宴平公主文章中所说,以利诱之,让边关将领心向朝廷,此法甚是巧妙,若公主能将文中所说再多细化一番,想必会更好。”王怀忠捻须笑道。
对于他的夸奖,计华英起身尴尬一笑:“太傅谬赞,宴平不敢当,哈哈。”
若让老头子知道,这不过是她今晨临时赶出来的残次品,还能说巧妙吗?计华英暗自腹诽,为了一碗水端平,老头子也真是竭尽所能了。
月前,王怀忠向一众学子布下一道题目,计朝疆域辽阔,守边将领众多,边关远在千里之外,如何保证边关将领对朝廷的忠心?
此题并不是空穴来风。
计朝重文轻武已久,太宗皇帝以武起家,对国内文人甚为看重,开国时,立下规矩:本朝武将,无论官居何职,见文臣需礼让三步。这使得朝中武将大多不得重用,甚至还常被文官以行为不检,言行无状这等理由弹劾。
自太宗皇帝始,计朝历任皇帝皆喜战,到元成帝,计朝的疆域已是增无可增,这样的国土,就需要骁勇的将军镇守边关。
如今与异族领土接壤的各大州县,无不都是骁勇善战的将领坐镇,不过这些将领大多都是由上一任将领卸任前举荐,并不由朝中任命指派。这种以新人接替旧人的更迭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每一任将军都对边关之事了如指掌,但长此以往,虽说边关无虞,却无法真正的保证所有人都对皇帝忠心。
更别说,时任甘州大将军的温开,以突厥军队犯边为由,拒了皇帝几次召见,这让朝中上下莫不忧心忡忡。
王怀忠出此题目,一是为了让众人对目前的形势有一定了解,二也是让未来的储君宁王对此事充满危机感。但他也确实没想过,在这群人当中,能真的想出什么解决办法...
捻须的手一顿,王怀忠略略睁大了半眯着的双眼。
他抬眼朝计琼英看去,后者不骄不燥,正安静地在书案上写字。
“朝中苦边关将领久矣,但并不可急躁,需徐徐图之。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分权、打压、拉拢。以永乐愚见,先将各州大将军手中的权利分至下属军官,对这些人进行拉拢,再借机适当打压大将军,被拉拢的将领势必会对朝中忠心耿耿。一日或许不见效,但长久下去,必见成效...”
王怀忠不由地复述文章中的内容,这份文章虽有些稚嫩,但其中所说的意思,拿出去给旁人看,任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十七岁的甚至是个公主所写,如此见地,可见非凡。
哎...
王怀忠暗叹一声,可惜了,竟然是个公主!
他的心中满是痛惜,如此大才,怎么偏是个公主?若计琼英是个皇子,那他泱泱大潮,必然还能有更辉煌的时候!
王怀忠继续往下看,文章中还列举了如何应对被拉拢之人反水,首先可以控制住其亲朋家眷,这样除非是穷凶极恶之人,是不会做出反水之举的。
此举倒是不太合适了...
只怕会让人生出逆反心理,于朝廷并无好处,甚至还会被人诟病以□□小亲朋为饵,非君子所为...
“哎哟!”
王怀忠想得太出神,甚至揪断了一根胡须,对上台下众人询问的眼神,王怀忠面皮发红。如此失态,实在太不应该,他轻咳一声,说道:
“永乐公主此举巧妙,可公主是否想过,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让那些人心向朝廷呢?即使真有人心向朝廷,公主如何确保那些人是真心还是权宜之计?”
闻听此话,计华英心中一急,立马就要为计琼英辩驳,却被王怀忠抬手制止。
“此为下次的作业,公主回去不妨好生想想。”
许是上了年纪,王怀忠心中充满了对计琼英的痛惜,虽明知此举不可为,但王怀忠仍对计琼英加以引导。
有了计琼英的珠玉在前,计荣明的文章只说得上是中规中矩,不好不坏。
计荣明文章中所写,每年由朝中派遣行军大总管至各州县,一来可以向军中各兵将示以朝中的重视之心,二来,有行军大总管每年巡查,不仅能让朝中对边关之事有所了解,也可以压制不臣之人。
这篇文章对于宁王这个年纪来说,已是想当成熟的想法了。
但是...
王怀忠心中暗叹,倒不是觉得这个想法不行,如今朝中盛行的说法也是这样,派任官员去往各州县,与当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