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黔东南地区气候湿润,多山多雾,青瓦木楼聚居形成的寨子傍水而生、依山而建,造就了黔东南独有的景象。
得益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处隐藏在山里的神秘寨子也慢慢开进了汽车,断断续续地出现了旅游团。只是对比起其他旅游业开展地如火如荼的寨子,这里的人还是较少。
宋阳今天起了个大早去车站接了一个十来人左右的旅游团到寨子里。
团里的人多是退休后享受生活的人,他们一群人看见宋阳后将他围了起来,满眼都是慈祥的笑意,拉着他的手问他,“这么俊的小伙子几多岁哩?有没有谈朋友吖?阿姨的女儿今年二十八,长得可好看了,你们要不要加个微信聊聊?”
宋阳起初被这阵势惊到了,但马上回过神来,从人群里脱身,硬挺的脸上挂着笑,不会让人觉得过分疏离,“叔叔阿姨,你们就别为难我了,你们的女儿这么好怎么会喜欢我这个学历不高的人?”
刚刚还热络的阿姨听宋阳那么讲后脸上有些尴尬,但动作也不好太明显,拍着宋阳的胳膊,语重心长道:“现在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都一样?小伙子你也别难过。”
宋阳见刚刚说的话奏效后立马转移话题,嘴角带着笑继续说,“叔叔阿姨,你们是不是还没吃早饭,我先带你们去寨子里吃我们这里的特色糯米饭。”
宋阳边和旅游团的人聊着天,边带着一群人走到车站外停好的几辆接客车上。
说是客车,其实是寨子里的人自家的车。寨子里本来是有一辆十多座的旅游车,但今早开走去送其他游客了,所以宋阳和其他人一早就开着自家的车来接人。
车站外宋阳的发小杨建行看见宋阳带着人出来后收回搭在驾驶台上的脚从车上下来。
杨建行今年二十五岁,比宋阳小了五岁。高中毕业后他在外面做了好多工,但都不得志。
后来宋阳给他打电话,问他要不要一起开发寨子里的旅游。宋阳看着自己住的黑暗狭隘的小房子一口就答应了宋阳。
杨建行把寨子里的家改造成了名宿,虽然起步时生意惨淡,但这两年的收益稳定了下来,比他在外面做工赚的钱翻了几倍。
杨建行甩了甩手上的钥匙,问站起自己前面的宋阳,“阳哥,我们这两辆车能坐得下吗?”
宋阳的尾音有些拉长,慵懒低沉的声音灌入杨建行耳中,“坐得下。”
杨建行看了眼宋阳那辆大型的黑色越野车心中啧舌,也只有他阳哥才舍得这么贵的车每天在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跑。
两人接了游客后开着车去往寨中。杨建行是个话多的人,一路上都在和游客聊着天,车上的气氛好不热闹。
刚刚要把女儿介绍给宋阳的阿姨也坐在杨建行的车上,她旁敲侧击地问,“小杨啊,你刚刚和那小伙子是不是挺熟的,我看那小伙子挺不错的。可惜了,就是学历不高,不然我还想把我女儿介绍给他。”
杨建行听到那阿姨的话先是愣了,但脑瓜子多转了几下就猜到了宋阳是故意这么说的,“唉,我们这地方哪有什么好的学校,大家读完高中就进社会了,不像阿姨你们那种大地方,全是人才。我猜阿姨您的女儿也一定很优秀。”
阿姨听出了杨建行的恭维,但脸上也乐开了花,眼角挤出了几道皱纹,兴奋地说自己女儿的事情。
杨建行边故作惊讶地夸着那阿姨的女儿边在心里暗想:他们这可不是真的出不来人才,像宋阳,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在外面闯荡几年后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尽管每天在寨子里账上也有不菲的收入。
杨建行也问过宋阳,外面的世界这么好干嘛还回寨子里,不像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那个时候的宋阳脸上还带着些许青涩,没有现在的沉淀,搂过杨建行的肩膀后戏谑地说,“回来带大家过好日子。”
当时的杨建行以为宋阳是在开玩笑,没想到宋阳真的在践行他的话。
这些年他带着寨子里的人搞旅游,大家手头上才慢慢富裕起来。尽管一些老人反对外人来寨子里,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乐意的。
杨建行实在不理解那些老人,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非要搞“避世”那套,死活不让搞旅游。幸亏这两年寨子里的生意还不错,不然他们肯定要数落。
两人把游客接到寨口后停车,村里的人穿着黑布绣花服,带着纯银锻造的饰品,拿着黑色牛角杯站在寨口拦着游客喝拦门酒。
车上的人下来后宋阳就把车开进了寨子里,车轮压在青石板路上留下水痕,车身在寨子里星罗棋布的路上穿行着,最后在一处大坪停下。
宋阳的家在寨子的高处,车不好开上去,宋阳一般把车停在这后就走路回家。
初春的天气还是带着寒意,但宋阳只穿了一件薄薄的黑色夹克来御寒。修长挺直的腿走在不太宽敞的路上,腿的主人好像不太着急,慢悠悠的,在闲逛似的。
路边棕黄漆油的吊脚楼随着地势往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