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时间扭转,回到了十年前。
那年许思招二十三岁,正是意气风发时,在崇国将星凋零的情况下,她是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女将军。
“哇!许将军又打了胜仗了!”
“许将军可真是才武过人啊!”
“……”
今日的上京城可谓是热闹非凡,因为是许思招率领的两万平定西边叛乱的大军凯旋,上崇城里的百姓都涌到了街上,夹道欢呼。
在城门处就挤了大量的人,一路迎着队伍前行,大家都想一睹在大盛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的风采。
“哇!这也太风光了吧!郡主!”驾着马走在许思招右后方的心衡兴奋不已。
许思招左后方的心永瞥了心衡一眼,嘲笑道:“咱们郡主什么世面没见过,哪像你乡巴佬进城一样,少见多怪!”
毫无疑问此话一出,两人又开始掐了架来。
心永和心衡是太后御赐给许思招的两个侍女,三人从小一起长大。
许思招自小喜欢舞刀弄枪,自然也是带着这两个一起,后来许思招进了军营,也将她二人带在身边。
这次许思招回来得急,在路上都没有多作停留,是因为太后的七十寿辰将近,要赶着回来给太后祝寿。
许思招的母亲朝阳公主程皎是太后的义女,当年程家是祖传的制瓷大家,掌管着整个崇国的官窑,可惜程皎的父母在一次走货的路途上遭遇暴雨洪涝,意外丢了性命。
年仅十五,尚还年轻的程皎甚至来不及为父母悲伤,就成了唯一的继承人,但并不能完全服众。
太后是爱瓷之人,她不愿程家制瓷的技术失传,加上她又十分喜欢孩子,便收了周皎为义女,赐封号朝阳,极力支持她操持程氏家务,掌管官窑事务。
后来许思招出生,太后便将她带在身边,教养数年,记忆中太后总是慈眉善目的跟她说话,教她道理,后来她出了宫,进了军营,太后也时常挂念着。
班师的队伍被一路簇拥着直至宫门,人群终于逐渐散去,许思招整理了行装,侧身下马,进了宫门,回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先觐见皇帝。
崇元帝周启元年近六十,虽然头发已泛起斑白,但是精气神极好,说话也是中气十足。
“思招!你此次如此迅速平定了叛军,又剿回了如此多的军资,实是立了大功!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在场的文武百官神色各异,自打许思招领兵打仗以来,日渐显露锋芒,自然引来了各路人的眼光,甚至是文帝也有些许忌惮,这些许思招是知道的。
“思招不求任何赏赐,只愿陛下太后身体康健,福寿延绵!”
“哈哈哈哈哈!还是你有孝心呐!不过该赏的还是得赏!让礼部去安排就是了!”
“是,谢陛下!”说完许思招便退到一边的队伍中。
“对了,太后很是挂念你,今日有些晚了,明日你入宫来看望一下她吧,随意些,她看着也高兴!”
文帝虽不是太后所生,但却对她十分尊敬。文帝的的生母身份低微,而且早逝,若不是被太后收养,不要说是即位,就是这条命可能都保不住。
“是。”
下了朝,许思招竟然有些迷茫不知该去哪儿。
这时刻王周恒宇从他身边经过,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对她笑了笑,身后跟着的是许穆和许白渊,两人冷眼脸看了一眼许思招,不像家人,倒像是陌路人。
看来许穆是铁了心要加入这党派之争并站在刻王这边了,许思招无奈,自己已经劝过多次,都只是徒劳罢了。
许思招看着几人的背影无声叹了口气,这时身后响起了熟悉的温润清朗的声音。
“恭喜你了阿招,刚才都没机会第一时间祝贺你。”
许思招回头,立刻对上了周恒蓁深邃的眼眸,剑眉星目,清俊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意,似乎要把人吸进去。
见到周恒蓁,许思招的神色都软了几分,声音轻轻的,如同小女儿一般回礼道:“见过平王殿下。”
“你我之间哪里需要什么礼数,倒显得生分了。”
许思招和周恒蓁是一同长大的,由于太后喜欢孩子,所有他们年纪相仿的公主、皇子都是一起养在太后身边的。
许思招和周恒蓁幼时关系便很好,很多人都说她们是青梅竹马,长大了是要成亲的,甚至连太后也这样说过。
对于这样的说笑,许思招心里从来都是不排斥的,因为周恒蓁真的很好,自己也是对他有些女儿情愫的。
两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宫门口,直到心永心衡把自己的马签了过来,两人才反应过来。
“你还是去朝阳公主的旧府邸住吗?”
“嗯。”许思招点头。
“你真的就打算从此和敬国侯府老死不相往来了?”周恒蓁眉眼间显现出几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