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
刺史,则是郑院使的学生,也是世家子。
这还是方才陈莘告诉她的。
世家之间不仅通婚联姻,还带着师生这种“万金油”裙带关系,早枝叶联缀,长成一棵不可撼动的参天大树。
莫说百年,往前数三朝都是他们这些世家。
所以今圣除了大举提拔寒门子,也想了一些很损的招儿。比如设这个政司院,让他们世家之间相互抢权,皇帝既可以借此拉开世家联合的一个口子,也能收回他的君权。
这点还是前世时祖父向她言明的。
庄见瑜这才知道,圣人对世家不满已久。
陈莘这意思很明确,谁知道郑院使会不会为了他的学生把他发往西都的文书给扣了,还是自己走一趟才放心。
“你可知灾情如何?”冯凌问。
陈莘皱眉,直道:“下官并未派人去邻府调查,具体情况不知。不过看这灾民数量,只怕不容小觑。”
庄见瑜心里直乐,陈莘简直把“一心为公”这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他是在说,“我真的没有幸灾乐祸,你们别问了,快点禀给圣人然后派御史去看看吧!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冯凌见陈莘不肯再说,也没有追问他,而是转过头问庄见瑜道:“你又是为了什么?”
庄见瑜行了叉手礼,才道:“不知韩王府的府臣可有缺位?名单可否给下官一见?”
董文漱和蔼道:“庄郎中若是为了这事,不必问我们这几个老头子,等你的敕碟下来,直接问吏部要即可。”
庄见瑜心道,董相公怎么净说赘言呢!我也知道也得等敕碟下来啊,可我现在就想知道。等敕碟下来了,她还怎么塞人进去?
她正要回答,刚刚那名书吏进来道:“庄郎中,有给使来寻你了,说是圣人召见。”
她只好告辞,跟着等在外间的宦者往宫城走去。
从政事堂走到宫城没有多久,来传唤的宦者还告诉庄见瑜,“今天大家的心情瞧着很不错。”
她拿出准备好的红封向他道谢。
到了门口,又是金吾卫验传、检查有没有佩戴刀刃。
待仪仗叫到她的名字,庄见瑜入殿,稽首舞拜。
“子宴来了?”皇帝声音中带着笑意,“无须多礼,过来坐吧。”
今天皇帝在宣政殿,靠窗倚着凭几,坐在月牙凳上,几案上堆着文书奏疏。
大伴让人搬了一个胡扎,庄见瑜谢过恩,坐在了皇帝对面。
“军报刚刚送来,”皇帝递给她一张盖着军印的书帛,“苏将军大胜,靺鞨各部皆降。”
庄见瑜接过来看,苏将军不仅以极少的损耗降伏靺鞨,还押了黑水、白山两部首领进京朝拜。
庄见瑜接过书帛,仔细看了看,然后说道:“陛下英明神武,苏将军骁勇善战,此乃国家之福。看来陛下的军编改制起效果了。”
靺鞨西边连着突厥各部,现鞑靼几乎统一了整个西突厥,加上西十四郡至今还有十郡未收回,这一直是圣人的心病。
邕朝军制采用募兵制,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总称折冲府,在府下设有团。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最多时可有军卒七十余万。
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强盛时武德充沛,万国来朝,可若是各道节度使拥兵自重,便会导致藩镇割据,朝廷丧失兵权。
本朝中宗、世宗时期曾发生过大范围的藩镇割据。
故今圣大举改了军制,行军总管与节度使共掌兵权,而行军总管直接对陛下负责。
说完军报,圣人才问:“子宴可有事禀奏?”
庄见瑜道:“臣不曾见过韩王,不知韩王功课做的怎样?经书史籍可有读完?早些知晓,臣也好为授课准备。”
“你倒是个急性子。”圣人笑了笑,“说起来,朕对这几个孩子的课业还不曾问过。大伴,去把弘文馆姜学士叫来。”
弘文馆学士,负责皇子们的课授。
大伴冯林应下,快步离去。
还未一刻钟,冯林回来回禀道:“大家,姜学士告了病假,今日不曾来应卯。”
圣人“哦”了一声,又吩咐他带点药品,去姜宅慰问慰问。
他对庄见瑜道:“既然姜学士不在,你便直接去福宁殿寻韩王罢。”
圣人点了一个宫侍带路。
庄见瑜差点以为自己今天见不到韩王,她想着若是姜学士真的来了,就找个借口去探望一下太后。
虽然她现在作为“外男”好像不太合礼数,但原主丁忧前太后对她这个小辈也多有照顾,理应去拜见一下。
现在好了,不用费心再找托词了。
她在木制回廊中穿梭,来不及欣赏道路两侧新种的宫花。
庄见瑜在琢磨圣人刚刚的那句话:“对这几个孩子的课业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