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唐人街
纽约的唐人街,古老的商业街区,西半球海外华人最大居住区之一。
这里通用的语言主要是国语,也有各地方言,以中餐为主。
纽约唐人街,书写着一部海外华人发展壮大的历史。
走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国内,南方的某一个小城市,招牌是中文的,语言也是中文,还掺杂着各种方言。
今天的纽约唐人街,已扩展为45条街道,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它已完全吞并了周边的犹太区和波多黎各区、意大利区。到2017年,纽约的华人已达80万之多,已经形成4座中国城和10个华人社区。(内容来自网络)
纽约中国城,也称纽约唐人街,纽约华埠等。纽约中国城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西起百老汇大街,东到Essex大街,北起Grand大街和Hester大街,南至Worth大街和Henry大街。整个中国城含40多条街道,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纽约中国城已经成西半球海外华人的最大居住地和商业区。书写着一部海外华人发展壮大的历史。(内容来自网络)
纽约最早的唐人街是1890年形成的。1848年,两男一女共3位台山人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到达美国,这是最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到1851年,移入美国西海岸的五邑人已达2.5万人,以后逐年增加。这些先侨们在矿场、农场、雪茄厂、木材厂做美国白人不肯做的工作。1880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白人大批失业,而中国人却有工开。于是,白人嫉恨中国人,无端地指责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由此,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排华法案》,被排挤和受迫害的中国人向美国东海岸迁移。首先进入纽约的华人在曼哈顿下城东南区的勿街(Mottstreet,意译丛林街)、柏克街(Parkstreet,意译公园街)落脚,随着人口的逐步增加,1890年唐人街形成。唐人街的英文名称是Chinatown,意译中国城。
纽约唐人街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华人的商业活动也集中于此。住在唐人街,就像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其他华人小城一样。通用的语言主要是国语,也有各地方言。中餐为主食,许多街口有中文报摊。开车可以听到中文广播,晚间看的电视是中文电视。在美国,只有唐人街有这样的条件和氛围。
其特点是在这个区域的居民几乎全是中国人。同时,中国人也在此从事商业活动,主要是开商店、饭店和礼品店。居民的来源地主要是广东,香港和福州主要的语言为粤语和福州话(闽东语)。
商店的三分之一是餐厅,街道两边摆放着堆积如山的水果、药材、海鲜摊位,卖百货的大婶及漂亮的中文招牌混杂在一起。想体会唐人街特有气氛的游客,在运河街地铁站下车后,朝Mott街方向步行游览就可以充分体会。周末纽约的唐人都会来这里购物,而十分拥挤。该地区南面是象征中国人精神的领导者孔子的“孔子广场“。因这里人口过密,到这里需排很长时间的队伍才可到达。
小胖,苏婷,和刘可在老张的带领下,一路走走逛逛,苏婷和刘可还不停的在路边的小摊看着各种琳琅满足的小商品。
老张这次带着他们来唐人街的目的主要是联系一些华人商会,他们手中有不少的成品口罩货源,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可做应急之用,这批口罩小胖也没打算赚钱,多少钱采购的,运回国内加上运费就多少钱供给医院方面。
另外的就是带他们来到纽约最大的华人组织致公堂,来联系熔喷布的货源。
说起致公堂,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说起洪门,这个历史悠久的华人海外组织,大家一定有所耳闻。
当年开国大典站在毛主席身后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当年的致公堂领袖司徒美堂。
抗日年间,司徒美堂组织在美华人进行募捐,为中国的八年抗战提供了很多物资,包括飞机等当时特别稀缺的武器,为中国的抗战贡献了很大一份力量。
司徒美堂的故事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络搜索一下。
今天小胖他们来找的是致公堂这一代的掌舵人,司徒美堂的堂重重孙女——司徒肖月。
(本人物纯属虚构,为了小说情节的开展,请勿当真。)
纽约的致公堂总部在一栋五层大楼里面,外面看起来平平无奇,进到里面发现人来人往,和普通的公司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