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尘往事
秦天进宫就要满三年了,三年前的秋天,身为工部尚书的父亲因渎职获罪下狱,还未及审理便身死狱中,在户部任职的兄长秦朗也受到牵连,流放黔地。秦天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后来父亲抬了在母亲身边长期随侍的青姨做姨娘,照顾秦天兄妹二人。
青姨姓吴,名字大概是母亲起的,早年嫁过人,还未及生育丈夫出门砍树时被砸死,丈夫兄弟众多,青姨年轻,在婆家多受骚扰,后又回到了秦府侍奉母亲。青姨刚回来时,母亲正怀着秦天,分娩那日,是一个大晴天,天气和暖,父亲取名秦天,小字暖暖。母亲生完秦天后,身子一直不大好,整夜整夜咳,吃了很多药,看了很多郎中,最终还是在秦天刚过完三岁生日的春天,撒手人寰。母亲待人和善,尤其对陪嫁而来的青姨,多搬照拂,青姨回秦府后,也尽心照顾母亲,又因母亲产后生病,秦天几乎是青姨抱大的。大概父亲也是看出了青姨对秦天兄妹的爱护,于是抬了她做姨娘,青姨无子女,对两个孩子自然尽心尽力。父亲待青姨也很是和善,青姨侍候父亲,管家,也很是尽力。
母亲去世时,兄长已开始启蒙,父亲亲自带着,父亲对兄长要求很严格,兄长课业一直很好,第一年参加士科考试未中,第二年名列二甲十二名,殿试之后成为庶吉士,在翰林院侍讲考核后,大多数人都外放了,兄长直接去了户部任职。而这后来,也成为了父亲的一则罪状。兄长长相随了舅舅,继承了母亲棱角分明的线条和更加立体的五官,但性格却随了父亲,温文尔雅。秦天记得小时候,闯了祸怕父亲责罚,总会去找兄长,兄长总是护着她,帮她善后,或者,替她受罚。
父亲对兄长管教极严,对女儿却近乎溺爱和纵容,一方面自是出于对儿子寄予厚望,对女儿只希望她快乐长大,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对亡妻的愧疚,不想对女儿太过苛责。或者也因为实在没有精力,工部事务繁忙,家中也需一力操持,教育幼子也已经在努力挤出时间了,对于女儿,有心无力。于是秦天的童年少年过得很是肆意,姨娘不敢太过管教,父亲没有时间管教,兄长应付自己的课业依然是筋疲力尽。虽然父亲请了嬷嬷来教秦天女工,但比起其他闺阁小姐,要马虎和随意的多,主人家都不在意,嬷嬷何必费力惹人。教兄长启蒙的西席也会一道教秦天诗词歌赋,但秦天三天两头找各种借口请假,也学的甚是潦草。兄长去了周家学堂后,父亲留下了西席继续教秦天,一年不到,西席先生感觉颇有吃白饭的状况,便离开了秦府。于是父亲把为秦天教学的任务教给了兄长,兄长每日下学后,教她写字,布置一点课业给她。直至秦天十六岁,虽说不至目不识丁,但和京中精通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比起来,确实拿不出手。
即便本身才艺有限,又经常出门撩猫逗狗,名声也不好,但秦天在京中闺秀中还是很招人嫉妒的,因为她自小就被当时的皇太后,如今的太皇太后指了一门好亲事。她的未婚夫是宁南侯家二公子宁远,宁远是泰熙十二年的探花郎,能文能武、长相俊美,宁远侯府除了好家世,还有好家风。京中人人都觉得秦天配不上这门亲事,配不上这好夫婿。但秦天不这么觉得,自知道这门亲事的含义后,秦天有事没事总往宁远跟前凑,给他添了不少麻烦。到后来,秦天感觉宁远甚至有点怕她。
不过这一切在三年前的春天都结束了,父亲获罪后,因着这门亲事,宁远侯夫妇虽不待见她但也进宫为她求情。圣上念及她是女眷,未涉政事,又有着皇亲国戚的姻亲关系,加之太后和宁远侯夫妇求情,便免了她流放之苦,也未遣她入教坊司,只是让她入宫为婢,她和宁安侯府二公子的亲事自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