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边厢胖墩高兴地不思归,那边桃源中逐渐风平浪静,当然,除了老巴头夫妇外,唯一的儿子大半年未归,源中都有了默契,只不过没人敢当他们的面提起,老巴头夫妇成日游魂一般在桃源里游来荡去,作坊也不打理了,田地也不伺候了,祠堂轮值也不去了,成日靠着各家的接济度日。
好在作坊的分工,也是好几家共管一项,眼下虽不好直接收回,只一时少了他们的份额物资略缺了些,倒也无妨。
源中的人同情他夫妇二人,也便不多言,多帮衬罢了。
他夫妇二人,一面想去找儿子,一面又怕儿子突然回来,若他们也出去了,儿子就再无回来的可能,只能一日日,守着,只当替儿子守着在桃源中的根基吧。闲来的时候,就到关口,看啊看啊,只盼能看到儿子的身影,只可惜,眼睛也望穿了,头发也白了,依然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
日子若只是这样,倒也无妨,不过是养着两个闲人罢了。
可随着时日远去,这夫妇,倒是添了新的毛病!竟是见着孩子就追打!他们觉得就是这些孩子撺掇的,却只让自己的孩子去冒险,他们却始终安然无恙,安享平静。尤其是最放不过源生,见不着的时候都要咒骂两句,路上瞧见了更是要追上去狠揍,吓得田二嫂子日日守着源生关在家里,丝毫不敢往外多走一步。
日子久了,这个毛病非但没消停,反而变本加厉,三天两头总有谁家的娃娃被揍上两顿,发疯狠的时候,甚至打得某个孩子卧床了好几天。
谁家都心疼孩子,久而久之,再没有人愿意接济那夫妇俩,也不愿意孩子独自外出,非得大人陪护,或者三五结伴而行,源中一时气氛紧张非常。
于此,慕如也无可奈何,竹儿青儿也都没少挨彩,他的心中也是愤恨非常。况且,各自都是为了孩子,此结难解,便也无可奈何。
到底同情着他们家失子之痛,纵然厌恶他们拿娃娃撒气,可大伙终究也是后怕,便也只得各自多加注意罢了。
又过了好久好久,好似是好多天都再没见着老巴头夫妇俩,源中的人并不以为意,只当他们去哪发疯了。反正关口日日有人把手,是断不怕他们出去惹了尾巴的。
再过了许久,竟是从矿上发现了两人的尸体,一看便是过世多时。
逝者已矣,再多矛盾也都烟消云散。念着同乡的情谊,桃源还是好好为他们办了后事,将牌位好好供奉在了祠堂,纵然无后,也能世世代代享受着香火。
只是关于胖墩,源中人纠结是否要立牌位,虽则大伙心知肚明,胖墩大抵是凶多吉少了,可也并未亲眼所见,若贸然立了牌位,只怕是冲撞活人。万般纠结之下,便也将此事作罢。
源中悲戚唏嘘了一阵后,大伙渐渐也松了一口气。毕竟少了这两个发疯的隐患,源中秩序可再恢复如从前。
胖墩一事,在源中引起了不小的一场风波,纵然凌乱,却也并非全无好处。有了此例,眼见胖墩的一去不回、生死难料,更见老巴头夫妇失子后的癫狂和死后惨状,娃娃们心有戚戚焉,谁也不愿意自己也如胖墩这般涉险,更不愿自己的爹妈落得如此下场。
易先生思旧之课讲的天花乱坠,爹妈的苦口婆心说的嘴巴都烂了,娃娃们对外头之险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作出冒险之举,只这一次胖墩的实例,倒是实实在在都把娃娃们吓住了,便是一直嚷嚷着再出去的源生也不由得一阵阵后怕。
终究还是,道理讲破天不如亲自经历一遍,人教人,难教成,事教人,一次便成。
自此,桃源倒是比之前更为和睦,行动更加统一,服从指挥。桃源,也越来越是一个安居之所。
至于梅香,亲自参与了此次胖墩出逃的计划,更是被吓得不清,自此更是整天跟着无谬,事事听从无谬建议。
桃源的日子,一日好过一日。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