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见闻一
翌日,一夜好睡的冯青青背着背筐,神清气爽的往县城而去。
路上一切安稳。
路是夯实的黄土地,路边偶尔有数树,再远一点是田地。偶尔也能遇到荒地或者小路岔口。黄土路没有下雨的时候,清晨还好,中午就有些尘土飞扬,让赶路人显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路面不太宽,也不是很窄,也就两米吧。反正两辆板车错车容易得很。两辆牛车,就有些将七将八的。
当然,牛车什么的牲口拉车的还是很少见的,冯青青一路上也就看见两辆,一辆牛车,一辆驴车。
冯青青没坐。第一辆满员,第二辆没钱。她就带了十来文,担心入城费,摊位费,饭费,也就是带了两竹筒水,不然怕是还得加上个水费。
她也不是空手进城的,背篓里带了三只野鸡,两只野兔,风干的。这是家里人不太馋肉以后慢慢存下来的。夏季雨水太多,存放不好容易霉变,不如卖了换钱。
兔皮也带了□□张相对完整些的,准备卖的。皮子都是她彻底刮了油脂,洗干净,撑起来晒干的。再精细的鞣制她不会,许爷爷不清楚,也不好让村里知道。
碎一些的没带,回头拼拼,家里人自用,虽说卖不上价,但是自家人以实用为主,不讲究太多。
再就是还要问问皮货铺子有没有鞣制的药液,买点配好的药液,家里的皮子也得鞣鞣再用,不然硬了吧唧还刷刷响,一点儿不舒适不贴服,也起不到多大保暖的用处。
再就是还背了家里一篮子鸡蛋和十多斤干菌子。这些要么摆摊,要么直接卖给杂货铺子。自己买价钱高点,时间长。杂货铺子价低一点,但是省事。
不过这一背筐的东西,她一出村子没多远就趁着四周没什么人给转移到空间里了。筐子上有个盖子,别人也看不出里面都有什么。
不过空筐子和有重量的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她一路上也安稳。话说回来,空筐子要是有人明目张胆的抢劫就忒丧心病狂了。
越往县城去,路上的人也越多。有一个人独行的,也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冯青青跟在不同人周边,仔细探听着或真或假的消息或者八卦,不知不觉也就到了县城。
进城很顺利,没有入城费。冯青青仔细看了看,牲口车拉人进城,收费两文,拉货进城,收费五文。据说走商车队进城要价更高,她没看到,听城门口不远处的面摊老板说的。
冯青青进城第一件事,先吃饭,吃的就是面摊老板做的素面。
走了一路,她也有些渴了,不是很饿,但一碗汤面还是不成问题的。
边吃边向老板打听打听各类铺面所在,各家老板行事风格,顺便问问城区大体的划分,别一不小心闯入什么不太好的地方。
再者就是尝尝这本地口味儿,有没有什么特点,大概在什么价位,没准儿啥时候她还能做点现代小吃,赚钱的同时还能引领一把时代潮流呢。
吃完老板也说的差不多了。向老板结了账道了谢以后,按照老板说的一家比较合适的药店走去,边走边琢磨,这城门口的饭和火车站附近的快餐没啥区别,能吃,就是口感不咋的。心里啧啧两声,也就丢开一边了。
按照老板说的,她先到了城东一家口碑不错的药房,济仁堂。
她只是记得獾子油可以入药,才准备来药房,至于能不能卖出去,心里也没底。
“客官,可是要配什么药?可有方子?”药童见她过来,一边进门,一边好奇的打量,便问。
“不配药,是要卖些东西,你可做得主?”见药童温和询问,也没什么鄙夷不屑,冯青青也没拐弯抹角。
“如此,劳客官暂候,我把大夫请出来详谈。”
“好。”
不过三五息的时间,药童便从里面引着一个中年人出来。
“老夫姓李,不知客人卖些什么?”眼前人一身隐约的药香,须发皆齐,面目慈和,声音沉稳。嗯,基本全是个可信的人,冯青青暗自评估着。
“獾子一只,不知药家可收?”冯青青从背后的筐子里拿出了打的獾子。
伤口处血色鲜红,显然刚死不久,沉甸甸的,看样子大概有四十多斤,想必出油数目可观。李大夫一边检查一边下结论。
“收的,獾子全身都可入药,济仁堂可整只收购,每斤九十文。客官以为如何?”大体看过以后,李大夫给个价。
九十文一斤,这只獾子大概能卖四两多,还不错,不过价格还是得抬抬,多一点儿算一点儿。
“九十五文,这獾子便卖与济仁堂了。”冯青青讨价还价道。“这野物野性十足,山中着实不好猎,店家高高手。以后再有药材,我先卖与济仁堂如何?”
“九十二文,不可再多了。客官若信不过老夫,可多去几家药房询问询问。”李大夫还价道。
“也罢,就卖与李大夫了。”冯青青装作咬牙狠心道。其实她觉得九十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