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一)
坊间曾流传过一个传说。
相传在六百年前最南边的青云山上曾经住过两个天上下来的神仙,那两个神仙是踩着早春的雾霭下来的,彼时一窍仰穿,天光下射,金凤盘旋,白虹贯日,整片山上都仙气飘飘。
路过的百姓都见证了这一刻,纷纷下跪磕头,有人磕头祈愿,有人恐惧畏缩。
神仙悲怜众人,便道:“今经由此山,吾便留下万丈福泽护佑人间百年。 ”
众人皆垂首低眉不敢直视,只闻神仙震耳欲聋的声音,心头震撼,待再抬起头时天光已然恢复平静。
一时之间分不清这是梦或是现实。
百姓们恍惚地回到家中,更觉此事虚玄,只道是黄粱一梦。
当天夜里,众人忽然听到了婴儿嘹亮的啼哭声,声音不大,可方圆百里的人却同一时间听到了。
更神奇的是,第二天醒来,本是一片荒芜的青云山,一夜之间却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雾流涧谷,绿林扬风。
有人大着胆子上山去寻神仙,最终只在山中一条小溪里捡到了一个躺在篮子里的婴孩。
婴孩不哭不闹,手中紧紧攥着一个金灿灿的器物,那人仔细看去,器物上刻着两行小字。
第一行:酬青云盖载恩。
第二行只能看见第一个字是蒙,中间两个字被婴孩手指遮住了,后面三个字是临太平。
那人还想再看,婴孩紧紧握住的手却忽然松了,器物掉进水里倏地发出刺眼的的光芒,逼得人睁不开眼。
彼时的燕北正被一场大旱折磨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百姓寄希望于这个婴孩,望他是神仙下凡,救人于水深火热。
燕北王朝听闻此事,命国师卜卦算得此子乃是九天玄凤的化身,更是民心所向,年轻的帝王便亲自将婴孩接回了宫殿。
婴孩离开当日,不止燕北,便是其余三国也落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雨,这场大雨连续下了整整半月,据说连旱了一百年的华春江都被填满了。
自此,婴孩是仙神下凡似乎被天道应证。
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大燕王朝的储君。
储君即位后,真如传说中的神仙所预言那般,太平无事、时禾岁丰。
白驹过隙,逼仄深巷的花奴打了个盹儿,一睁眼三十年过去了,青云山上的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而少年帝王也成为了一个不动声色,喜怒无常的狠辣政客。
在这三十年间回拢政权,镇压匪患,以战养兵,手段凌厉不拖泥带水,以至于或敛眉或轻笑间,满堂皆是惊惶。
这般令人谈之色变的帝王,平生却最爱与国师下棋,有时深夜无眠也定要传国师进宫,与其杀个酣畅淋漓,尽兴而归。
按理来说,换做旁人定然是受不了此般折腾。可国师却淡然处之,任何时候,披着袭人的冷风踏月而来,一袭白衣,拢着大氅,执一只莹莹红光的灯笼,瘦削单薄的身影就这么往帝王跟前席地而坐,葱白的手指执起棋子,亘古无波。
民间传言,比起狠辣果决的帝王,仙风道骨的国师更像是天神下凡。
帝王浑不在意,国师是他最得意的谋士。
泱泱大地滋养了四国百姓,东齐、西蜀、南梁、北燕,四国鼎立,蔚然成风而其下暗潮涌动,北燕自帝即位,同年便亲赴长垣,在南梁帝的眼皮子下,挖走了这位惊才绝艳的公子奉为国师。
更是在这三十年间东征西讨,平南伐北,扩充领土,充盈国库,大燕一时风头无两。
自古以来,无数的话本细说下来,不过两点最是精彩,出其不意的转折以及刻骨铭心的情爱。
恰好,大燕帝一下占了这两样。
南梁九公主生性活泼,天真烂漫,热烈得如同春日暖阳。
自幼便名动京城,才貌双全。
无人不爱怜于她。
哦,说错了,大燕帝是个例外。
三十年前的冬至,大燕王朝年青的新帝一路风尘仆仆赶往南梁,大雪飘摇,仿佛揉碎江南的水雾化作粒粒莹白,如烟如尘。
彼时尚且年幼的九公主听闻这位赫赫有名的大燕新帝谒见了她的父皇。
两帝相见,前所未有。
不同于内廷的蹙悚,也不同于朝堂上迂腐老官的揣度,南梁的这位公主,第一次对这位行事诡谲难测的大燕皇产生了好奇。
她抱着袖炉,带着贴身侍女小心翼翼的站在文华殿的围墙边探头去望。
一眼便看见了站在柿子树下的燕帝。
稠密的雪籽儿落满了光秃秃的树枝,给柿树穿上了毛茸茸的雪衣,本是略显薄怅的景,却被树梢橙红的冬柿硬生生争出了令人心颤的朝气。
这是行宫中唯一一棵冬柿树,也是九公主最喜欢的一棵树。
白雪间的一点红最是好看,可平时怎么看怎么欢喜的柿子树如今却被树下披着墨色鹤氅,剑眉星目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