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四)
自初华与那位小说家见过一次面后,一夜之间似乎整个东京的适婚男子都知道了工藤家有一位未婚生子的姑娘。
那位不喜欢写短篇小说的文学博士,还特地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来讲述自己这段联谊的“奇遇”,虽然隐去了女主角的真实名姓,但八卦消息向来都是不胫而走的,最后传到她的祖父耳中时,已经变成了“她在上海留学时,为某个美国人生了儿子”这样的话了。
某日的饭后,她的祖父将她叫到了书房。初华第一次见到这位老人生气的样子,他板正着脸,面露愠色,连胡子都因为生气鼓起的嘴唇而微微翘着。
他将那位小说家的文章扔在了桌子上,厉声问她:“你真的生了一个孩子?”
“是的。”初华很平静地回答他,“在中国来日本的那艘船上,一等舱的106号房间。如果您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问。”
她没有骗人,在那个房间里确实诞生过一个婴孩,虽然并不是她的孩子,但为了彻底断绝祖父和姑姑的念想,只能出此下策。
“那孩子,现在在哪?”
“送给了船上一对从朝鲜来的夫妇,现在可能在日本的某个地方,也可能回了朝鲜。”
“你——”她的祖父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又问她:“孩子的父亲是谁?真的如传言所说,是个美国人?”
初华想了想,她实在编不出来孩子父亲是谁这样的话,只能说:“我不知道是谁,但一定不会是美国人。”
祖父听了久久没有说话,他半靠在椅子上,微微闭着眼睛,胸口因为生气而剧烈起伏着。
初华低着头,隐隐担心自己的谎言是不是有点过了火。
半晌,她的祖父坐了起来,从抽屉里药盒,倒出几粒药仰头吃了下去,才开口说:“我曾经对你给予了无限的期望,初华,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因为那位从中国来的先生夸大其词的介绍,当初华从中国回来的时候,他以为她是一块粗糙的玉石,只需假以时日细心雕琢,就一定能成为一块美玉。
他把她训练成淑女,安排她与内阁大臣的儿子相亲,没想到最后却让他成了整个东京的笑柄。
“你的曾祖母,曾作为尚侍女官侍奉过天皇,每次看到了你的眼睛我都以为她又回来了。”他说完拿起拐杖,颤颤巍巍地往书房外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你不是想去大阪吗,明天我就派人送你过去。”
玉石如果被切开,发现里面其实并没有多少玉的成分,就会被无情地抛弃。
他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得在有限的时间里再为工藤家培养出有用的人。
一九二零年樱花盛开的时候,初华又回到了大阪,距离上一次离开,不过刚好过了两年。
经历了那样多的事,她觉得这两年似乎有一辈子那么长。
渡边凉也随她一起回来了,他解释说:“我本来就是因为你才留在那里的。”
“可那里现在比哪都安全。”
“我如果想要平安的生活,就不会又回来日本了。”他无所谓地压低了帽檐,拎着她的行李走在前头。
他们找到了冈川府,但那里早已人去楼空,房子的新主人告诉他们,冈川夫人因为生活压力不得不变卖了大阪的房产,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京都生活。
于是他们又乘坐最后一班火车去了京都。
按照新主人给的地址,他们找到了一条被热闹的居酒屋串联起来的街道,街道两侧挂满了低矮的红灯笼,上头还画着许多樱花图案,将春天的夜晚衬得更加温柔与绮丽。
街道上人很多,穿着浴袍醉酒的男人和身着洋装与钟帽的女人,背着书包的学生和背着孩子的母亲,偶尔还能从嘈杂的人声中听到几句中国话。
初华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京都小道,她没想到冈川夫人会生活在这里。
“如果冈川先生还在,一定会嫌这里太过吵闹。”渡边凉难得站在冈川先生的角度说了一句话。
“但如果冈川先生还在,夫人也不用来这里租房子了。”
他们循着门牌号一间一间找过去,一直走到这条街市的尽头,才终于找到了新主人给的那个地址。
初华上前敲了敲门,没过一会,门被拉开了一条小缝,一个略显苍老的日本女人站在门口,小声问他们要找谁。
“我想找冈川夫人。”
“请问你们是?”
“曾受雇于冈川先生,我叫初华。”
“您等一下。”老妇人关上了门,不一会儿隔着门传来了上楼的脚步声。
初华回头望着渡边凉说:“我好像知道夫人为什么要搬来这里了。”她指了指远处在蓝色夜幕下飘扬的旗帜,“那里应该就是学校。”
渡边凉有些不理解:“大阪的学校不是比这里更好么?”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