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生变
冬月初三,宜宴饮、宜嘉庆。
因今日皇城内要举办年宴,长安城内外戒备森严,守城军守卫长安内外城,御林军护卫皇城。从上月下旬起便开始限制百姓出行,出入城内查看通关文牒比往常更加严格。
酉时正刻,御膳房内炉火正旺。荤局掌厨今日鱼、肉,素局掌厨今日素菜。挂炉局和点心局正在忙着烧制点心、糕点。五局各司其职,灶台上乒乓作响。
宫灯齐明,将昏暗的天都照亮了几分。宫门内外站满了太监、宫女,手中都执着手提灯笼,为入宫的大人和夫人们引路照明。
晚宴定于酉时三刻,大殿内,由龙座往左右两侧下方,排列了十列席位,按照大臣品阶的高低,由龙座往外安排就坐,品阶越高的大臣及家眷,就能安排在越靠近皇帝的席位。
宫女们将众臣引入殿内就坐。桌上已摆上了上好的酒水、茶水和铜器食具,见到食具之时,大臣们都有些惊讶。
点心局将制作完成的糕点放入小篮,宫女们将小篮呈上来,盖子一开,香味扑鼻。糕点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原型,在点心上雕刻花纹。制作时在点心中加入调味香料,入口如尝真花一般,妙趣无穷。点心一摆上来,大臣和家眷们都被吸引了,只是皇帝尚未到场,没人敢先动筷子。
但是接下来的菜品就让众人十足的摸不着头脑了。
只见下一波宫女鱼贯而入,手中端着的铜器盘子里头装的是清一色的西北菜系。
“咦,这不是肃州城那边才有的……”
“好像是啊,叫什么来着……黄面?”
“这个绿色的是什么菜啊,好生奇怪,没见过。”
……
菜品一一上齐,众臣议论纷纷。不多会儿,随着大太监的一声唱诵,皇帝携着皇后走了进来。
殿内众人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亲自扶着皇后入座,而后自己才落座,笑着抬手:“众卿平身。”
“谢陛下——”
大臣们依次落座。皇帝这才注意到自己案桌上摆着的菜品,有些惊奇。
“今日这菜品,是怎么回事啊?”
三皇子率先站出来,抱拳行礼道:“父皇,这是五弟提出来的主意。五弟向来节俭,想来是担心宫中银钱不足,一切从简吧。”
这话说得皇帝蹙了蹙眉。他亲口下过令,今年年宴必须大办,不免有些生气,望向李珏。
“阿珏,这是你的主意?”
李珏站出来,恭敬回道:“回父皇,正是儿臣所想。”
“说说看。”
李珏看了座上皇后一眼,得了一个温柔的笑容,这才开口:“父皇,此次宫宴膳食准备,是母后一力操办。当时母后虽不在宫中,但儿臣按照母后提点,才想到了这些菜。
母后说,父皇爱民如子,定是忧心西北将士能否吃饱穿暖,若是此次宴席能够尝一尝西北将士们的口味,传扬开来,不紧可以振奋士气,也能够让西北军民知道,父皇是心系子民、体恤子民的明君。”
他站直身子,走到离他最近的兵部尚书的食桌前,一手挽袖,一掌指着桌上。
“此次儿臣提议使用铜器,并非一时意气。铜器,又言‘同气’,儿臣既是父皇的儿子,更是大黎的子民,与西北将士们同气连枝、共荣共辱。”
皇帝听了,暗沉的眸光渐渐转为欣赏,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李珏手指转向铜器菜碟中盛放着的菜,一一解释——
“这次儿臣选用的是西北将士们钟爱的西北菜系。这一道,名为‘万古长青’。北地条件艰苦,百姓多在沙地中采摘此类蔬植,配以油、盐伴炒。”
皇帝看了眼自己食桌上绿油油的沙葱,执起筷子尝了一小口。皇帝修道,平日里吃素习惯了,倒也觉得还算可口,笑着道:“食之尚可,诸位爱卿也尝尝看。”
“谢陛下。”
众臣执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尝了少许。这一入口,有些人面不改色,但有些人却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李珏兀自往下讲:“父皇请看这一道。此乃‘金龙游盘’,面粉出自凌氏一族,凌氏乃百年世家,从前便做粮马生意,这面食之功亦不容小觑……”
众臣汗颜。这不就是一道黄澄澄的面条吗……
龙座上的皇帝听着有趣,尝了两口,大为赞赏:“甚好!”
皇帝开口了,大臣们自然不敢说什么,跟着试了试,入口后却是意外的可口。
“确实不错啊,嚼劲十足……”
“和长安的面食着实不同。”
皇后面露欣然之色,贵妃的脸上虽无显露,但心里却打着鼓。先是皇后突然回宫,又授意李珏在年宴上做这一出戏,到底想做什么?
紧接着,李珏介绍了坨肉馅饼、炕锅羊肉、牛肉汤,又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