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把几个熟透透的果子吃完以后,赵承勇开始指挥两小只把背篓拿过来装果子。
“哇哦!装果子啦!装果子啦!”依旧是赵安安一马当先冲上前,开始期待已久的收获环节。
野生的八月瓜果子,个头大小不一,最大的几乎有赵承勇的巴掌大,鼓鼓囊囊,颠一下,一个就几两重,最小的跟赵乐乐的小手长差不多,瘦瘦瘪瘪跟个大豆角似地呈营养不良状。
俩孩子的背篓本就不大点儿,山路又崎岖,赵承勇往每人背篓离装了十来个大约八分满的样子就停手,还顺手去旁边折了两片桐树叶子盖在表面,最后再折了几根小树枝横放上去作固定,防止俩孩子回去路上走不稳把果子颠出去。
剩下的八月瓜则被赵承勇就地取材,先三五个一组的用细藤把特意留在果子上的枝头捆在一起,然后扯过旁边的茅草表演现场搓草绳,一边搓一边把刚才捆好的八月瓜枝头编织进去,片刻后就得到了两大串紫红紫红的八月瓜串。
正当赵乐乐以为可以打道回府的时候,却见赵承勇观察一下四周后,嘱咐两小只:“别乱跑,就在原地等我。”
只见赵承勇拿着随身携带的柴刀,挑着附近拇指粗细的灌木就是一顿砍,不一会儿就得了两捆粗细均匀的柴火。
把两捆柴拖到俩孩子旁边,赵承勇突然三下五除二地爬上旁边的大松树,挑了一颗手腕粗细的树枝就是一刀。随着树枝落下,赵承勇也梭下来,对着树枝就是一顿修理,不一会儿,张牙舞爪的树枝就被修理成两头尖尖的简易肩担。
把尖头往两捆柴中间一插,再把刚才捆好的八月瓜串顺势搭上去,一担柴火就完成了。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对此,赵乐乐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给小叔点个赞!别忘了,小叔也只不过是个十五岁地半大孩子。
“走!咱回家!”赵承勇把担子挑稳后对俩孩子喊道。
“好嘞!”
兄妹俩也背上自己的小背篓跟着脚步原路返回。
回到家,叔侄三人就被惦记了一上午的家人们围住。
“怎么回来这么晚?这是跑哪儿去摘了?别是往深山里去了?那可不兴去,山里野猪可不少!”
三人比预计回家的时间晚了不少,赵王氏深怕小儿子不懂事,带着人往深山跑。
“没有!没有!我哪敢带着去深山啊!就是上次跟爹在路边摘的果子被人摘完了,我往咱家地旁边的山坳里走了走,那地方我跟大哥经常去砍柴,熟着呢,这不是顾着两个小短腿儿走得慢了些么?”
赵承勇深怕他娘一言不合又动手,连担子都来不及放下就连忙解释,说着就放下担子把两串八月瓜取下来给众人看。
“去年我砍柴无意中就发现山坳里有两棵八月瓜藤,今天过去碰碰运气还真碰上了,估计别人都不知道,结不少呢!”
赵安安也跟着放下背篓,三下五除二地扯开上面盖着的枝叶显摆道:“奶奶你看!我也背回来好多呢!妹妹那里也有!”
“哟!你们运气还真不错!我都不知道那边山坳里还有这个!”赵承志惊讶道。
“大哥你也不看看是谁带着去的?种地我比不过你,巡山你可比不上我!”赵承勇得意洋洋地,难得有比他哥强的地方,显摆的机会岂能错过。
“杵院子里干啥,还不把柴挑柴房去!”
还没等赵承勇得意够,冷不丁挨了他娘拍了一巴掌。
“娘你说话就说话,别总动手啊!”赵承勇委屈道。
赵王氏眼神都不带回一下,低头对孙子、孙女说:“跑一天饿了吧?背篓都给奶奶,跟你们娘去厨房,奶给你们留了吃的,快洗手吃东西去。”
赵承勇听到吃的问道:“娘!那我的呢?我也饿了!”
赵王氏这次终于抬头,没好气的回道:“吃吃吃!一天就知道吃!没你份儿!”
“啊?娘你偏心眼!你不公平!凭啥他们有我没有!”赵承勇受伤地控诉道。
还是旁边的李氏看不下去了,笑着揭穿婆婆的老底:“二弟赶紧放了柴去洗手吧,娘骗你呢!厨房留了鸡蛋饼,你们都有!”
“谁说给他留了?那都是给我乖孙们留的!”赵王氏被儿媳妇拆台后还嘴硬狡辩。
众人暗笑,赵承勇得了嫂子的提醒也欢天喜地去放柴。
晚饭间,赵乐乐对她爷爷说出思考了很久的建议:“爷爷,明天咱不去镇上做买卖吧,咱去县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