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姻缘一线牵(7)
。
不一时,黑老太爷便领着一人来至大厅。但见此人头戴乌纱帽,身穿着官袍,肩宽背厚,步履沉着稳重,随着黑老太爷缓缓而至。待走的近了,细看此人面容却是生的剑眉朗目、鼻直口阔,一脸书卷之气。众人知是毕老爷来到,赶紧起身见礼,钟员外一见此人威仪更是先自惧了,一时手脚都不知该往何处安放,只是不住地打躬。
毕县爷微微一笑,挥了挥手道:“诸位请坐,老夫此来非为公事,不必多礼。”顿了顿,众人落了座又道:“方才黑老太爷已然对老夫说了,今日有几位贵客在此,岂能交臂失之,正欲一见高贤!”又向唐糖一拱手道:“老夫久闻张三公子身为南海剑派之主,一直未有缘得见,没想到却是为少年英雄,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能为,当真是难得之至!”看了看阿星,又道:“阿星先生也是英雄了得,我那黑家侄女当真有福!”也冲着钟员外微微一笑,道:“久闻钟员外大名,幸会。”
众人赶紧谦让了几句。黑老太爷在旁道:“诸位还不知道咱们这位毕老爷哩!那可真是青天在世,至本县三年有余,断案如神,三年间本县再无刁民争讼之事,更兼之两袖清风,爱民如子----”
毕千秋摆手止住了他,说道:“此却是分内之事。老夫受天子厚恩,代天牧民,敢不朝乾夕惕以效犬马之劳!”一时众人尽皆点头称是,唯有阿星一脸迷惑。毕老爷见状便又补充道:“牧者,放也!”阿星恍然大悟,赶紧称赞了几句。
黑老太爷笑道:“诸位有所不知,咱们这位毕老爷还是为大儒哩----”
毕千秋哈哈笑道:“哪里哪里,过誉了!请继续说下去---”
黑老太爷接着道:“毕老爷不但政绩卓著,且博涉经史,兼通百家,道德学问尽皆一时之冠,深得百姓爱戴。故而百姓不忍直呼其名,只称为毕子。”
毕子微微一笑道:“此地百姓都是好百姓!”
唐糖奇道:“毕子?这是何意?”
黑老太爷不悦道:“这有何难解?古有孔子孟子,今则有毕子!”
说罢,众人一齐笑了起来。
众人笑罢,毕子又谦让了几句方才转入正题,正色道:“今日来此,还有一事要求黑老太爷仗义援手!”
黑老太爷急道:“毕子大人但讲无妨!”
“够豪气!”毕子抚掌赞道,随后叹了口气,接着又道“听说朝廷派了钦差巡视四方,纠察不法,不日间便要到这黑山县了。本人为官清廉,又无不法之事,自是无忧。只是钦差大人远来辛苦,我那衙门又甚是寒酸,恐怕慢待了钦差,这于心何忍呐!”
黑老太爷笑道:“我当何事呢!些许小事何劳大人费神!我有处别院,虽非豪华却也是颇为干净宽敞,此时正无人住,只怕难入钦差法眼-----”
“只要宽敞干净便可,据闻那钦差大人也是两袖清风之人,不喜奢华。”毕子笑道。
黑老太爷喜道:“如此便好。明日我安排几个下人将那所在收拾了,再弄些桌椅花草之类,决不能慢待了钦差,令人小瞧了咱们黑山县!”
毕子起身拱手道:“承黑老太爷高义,在此谢过了。”
黑老太爷赶紧拉住他道:“一家人何须言谢!”
双方客套了几句,毕子又道:“近来本县涌入不少灾民,尽道是家乡遭了灾,无奈流落此地,思之令人痛断肝肠,黑老太爷可知么?”
“怎能不知!我正欲向大人禀报哩。前几日,我乡下的农庄还被这群人抢了,真是没有天理!”黑老太爷叹息着说道,说话间甚是沮丧。
毕子沉吟了半晌方道:“这也怨不得他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饭都吃不上了,那不便是天塌了么?不过胆敢抢粮,其间必有奸民煽动,此事颇为棘手-----必要将那为首之人明正典刑不可!”
黑老太爷起身谢道:“毕子老爷当真剖断明白,正该如此!”
毕子一笑,又说道:“治标需治本呐!黑老太爷可知灾民源于何处?”
“我倒是听说似是来自京城方向,这却又不对了----”黑老太爷似自言自语一般,言语间尽是不解。
毕子道:“有何不对?”
黑老太爷回道:“毕子老爷有所不知,若灾民经过京城则必过春雨楼,那春雨楼主乃是善良之士,平日里便施粥放赈,岂能轻易放过这许多灾民?”
毕子点了点头,喃喃说道:“此事甚奇!”
黑老太爷也道:“此事确是甚奇。”随即二人便不再说话,尽皆皱眉头思索对策。
唐糖在旁说道:“难道毕大人不安排放赈么?”
毕子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张三公子有所不知,治事者需从大局着眼,寻其根本之源方能一劳永逸”喝了口茶又道:“圣人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可是急不得;治事者又若庖丁解牛,须从大局着眼,而由小处入手,依乎天理,寻其间隙,运之以神,神之所照,万物自然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