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看谁先屠谁?
“梁王放心,国策推行,朕会从各部派遣一些官员,帮助梁国因地制宜,推行国策,其次,待国策落实之后,梁国和龙国也可互开国门,如同一境。 想必那些背井离乡的梁国百姓,在看到梁国的发展之后,也会毅然决然,重回故土的。” 听到梁国流失的百姓还能回来,郭子仪更是喜出望外。 “一切遵照陛下旨意。” 丹丘生随后看向吐蕃王和契丹王: “契丹和吐蕃之困境,归根结底,就是牛羊皮毛不能置换成其他粮食货物,若要解决,我龙国提议,共修商道,彻底打通商贸壁垒。 统一货币度量,皆用我龙国通宝,龙国度量,再由三国各建官方商队,互设商行,确保在商贸之中,谁都不吃亏。” 契丹王先是紧皱眉头,和同来的契丹大臣嘀咕商量着,毕竟在他们看来,统一货币度量,这和融为一个国家,放弃统治,并无区别。 但是,在仔细商讨和思考后,耶律齐发现,这个提议,对于契丹而言,有利无害,带来的好处几乎难以估量。 吐蕃王这边也是小声商议起来,没过一会,两王都点了头,表示此法可行。 毕竟,本来两国就是龙国藩属国,龙国能让出这般利好,已经是恩情浩荡。 丹丘生见状,拿出一卷布帛: “若是二王觉得此事可行,便在这契约上签字,为了表示我龙国诚意,这商路建设之费用,我龙国全数出了。” 这下,吐蕃王德赞双眼放亮,起身就走到丹丘生面前,签下了协议: “陛下与我龙国赤诚相交,德赞心生感激,今后皇帝陛下如若差遣,我吐蕃随叫随到。” 契丹王也紧跟其后,签下协议: “契丹与龙国友谊,坚不可摧,谁若是挑拨离间,我耶律齐第一个不答应。” 郭子仪看了看,也站起来道: “陛下,这协议,可否也带上我梁国?” 李默自然是点头。 接着,丹丘生又道: “既然如此,我龙国还有一项提议!” 这下,得了好处的德赞和耶律齐还有郭子仪无不动容。 “丹相快快说来。” 丹丘生面色沉重道: “眼下,面对西方玉华强国,东土若是再一盘散沙,那各国最终,只能沦为西方世界的刀下奴。” “故!只要契丹,吐蕃,梁国三国同意以下几条,那我龙国便许诺,三国一旦有战事,我龙国大军便会第一时间赶到。 其一,共悬一旗,三国除悬挂各自旗帜外,需悬挂我龙国龙字大旗。 其二,共拜一帝,除我龙国百姓见我龙国皇帝,不用下跪,但三国百姓见我龙国圣上,必须下跪。 其三,共为一族,无论是契丹族,亦或是吐蕃族,今后都不再区分种族,都名曰中华民族,互亲互信。 其四,共结一盟,结成东土同盟,今后一旦与西方国度起了战事,各国必须一同参战,出兵资物。” 得到龙国大军的庇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吐蕃以西,常年有西域诸国觊觎骚扰,吐蕃王觉得,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 契丹王也觉得如是,契丹北边的突厥,也十分猖狂,若是有了龙国大军的庇佑,那契丹北部疆土就永固无忧了。 而且,两人都不反感这共为一族的提议,没了隔阂,今后龙国的发展之利,也能让他们吐蕃和契丹两国收益。 百年以后,共为一族了,就更不可能再互相敌对,再起战火,何乐而不为? 郭子仪现在内心的想法,就是将梁国彻底划归龙国,他也愿意,再说,这个提议,有利无害,他为什么不签。 于是,三人都在这新的契约上签上字,齐身跪倒在李默面前: “今后我三国,共悬一旗,共为一族,共结一盟,共拜龙国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愿以后,三国同盟永固,龙国兴,东土兴!” 宴会持续了一个下午,歌舞尽兴,酒肉俱足,三王才回了汝阳馆驿。 暗无天日的龙国天牢,左大山将头搭在监牢的门上,目光死气沉沉,若是监牢外一有动静,他便猛然警觉,死死看去。 左大山身后,是其他隐门门派的弟子,在痛骂他云梦山和药谷。 “隐门本独立俗世,归隐山间一心修行,是你云梦山无故招惹龙国,才让我隐门诸门,落得个如此下场……” “就是!太乙山上那日,分明就是你云梦山掌教之子,秦剑品行不端,你云梦山上下被秦录淫威裹挟,诬陷顾惜雪,才惹龙国皇帝亲临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