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下面是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娃和别林斯基。”王露道,“他们临时将短节目换成了上个赛季的《天方夜谭》。”
坂井则道:“伊万诺娃和别林斯基在两站分站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IB两站分站赛都没有clean过短节目。巴赫的《咏叹调》整体悠扬抒情,编排却较上个赛季难了不少。伊万诺娃一心想把各个难度动作的定级尽快安稳下来,然后再扣节目的细节。最后就算扣不好也没关系。格奥尔基组的氛围一直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单跳3Lo换成了单跳3F。看来时机已经成熟。”
参与正赛,无形中背负上巨大压力,节目的完成度也没有得到扎实的推进。再者,3F的单跳不算容易,放在编排中更是如此。
伊万诺娃想赢,从未有过的想赢。她和搭档本来是几乎板上钉钉的冠军,然而那对年轻的中国一号位使得结果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她看了两人的节目,并由此加深了心中的危机感。她需要想办法捍卫自己的位置,驱散一个令她毛骨悚然的疑问。
“Our next skaters,representative Russia……”
伊万诺娃的代名词是骄傲与不屈,带着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点。然而她发现,她和别林斯基的短节目难度已经不再处于最顶端,而他们也不具备每一场都可以发挥如此完美稳定的能力。作为花滑运动员,她固然希望自己能将难度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而现在,她倾向于将前者发扬光大。
“娜塔莉娅?伊万诺娃,亚历山大?别林斯基。”
宏大的交响乐伴随压迫感骤然笼罩赛场。紧接着,灵巧婉转的小提琴声脱颖而出。伊万诺娃便化身山鲁佐德,以极具阿拉伯风情的舞姿,在夜色中飘扬的纱幔间穿行。
男伴的厚重扎实,女伴的曼妙多情,都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丰满可读。更何况对于这套节目,他们已经拥有一个赛季的经验。俄式的滑行虽不够细腻畅达,但他们对角色做了细致的区分。因此,山鲁亚尔的步伐幅度显得更加大刀阔斧,山鲁佐德则更加温柔婉约,同时又极富神秘感。
“首先是一个后内点冰三周跳。”坂井道。
藤条:“俄罗斯站有惊无险地完成了3Loop的单跳呢,这一次的3Flip会如何……啊,伊万诺娃さん摔倒了。真可惜啊。”
伊万诺娃摔倒在地后立马爬起。她没有给自己过多的时间反应这个严重的失误,只是跟随着肌肉记忆继续。她知道自己因为前一对的程江所创下的记录而滑得过于紧张了。
因为状态太紧,她明显没能够覆盖完3F应有的三圈。而实时小分虽然亮了红灯,但没有给予降组处理。
节目还没有结束,伊万诺娃还得继续扮演山鲁佐德。她和别林斯基心理上扛住了短节目后半段,依次完成了捻转三周和抛跳勾手三周跳,再没有出现大的差错。
接续步中,山鲁佐德的形象被塑造的如同女巫一般,故事是她神奇的巫术。她用智慧引导残暴的山鲁亚尔,姿态循循善诱。在燕式姿势中,她引导男伴滑行。伊万诺娃给肢体与表情投入了充沛的感情,而别林斯基也不再几近隐身,压抑存在感在一枚绿叶上。他需要支持自己的搭档,无论难度动作,还是艺术互动。
进入最后的双人同步旋转。音乐收起时,伊万诺娃后知后觉感到了屈辱。这个赛季,她的失败被前所未有的放大,几乎令她感到难以面对。
正式赛场上什么都会发生。花滑虽然对艺术性和竞技难度都有要求,但从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构成动作来看,它有时又会冰冷得像一台机器。要让机器运转起来,就得让每个动作行云流水的完成。当其中一个零件出差错,选手唯一能做的不应情绪化的追悔——尽管有时候很难做到——而是立马调整状态避免接下来的动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随之倾斜。伊万诺娃和别林斯基是颇具盛名,经验丰富的选手,他们已经竭力避免整套节目的崩塌。
只是,降组的3F依旧反映在了小分表上。不被看好的俄罗斯二号位组合KD沉稳地立住了3Lo,短节目基本clean,一号位的IB却完全败在了单跳上。日本站时失败3Lo,这次失败3F。
“The scores please……”
伊万诺娃觉得牙酸,披上的队服似乎处处都在漏风。别林斯基揽住她的肩膀,无言地拍了又拍。
“78.53分!”
女伴看起来并不满意,很不满意,甚至因此疲惫地拒绝了格奥尔基镜头前假惺惺的、充满安慰意味的拥抱。男伴保持沉默,心中知晓现在不是开口的好时机。
用自由滑弥补、甚至超越这个疏漏或许才是最要紧,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伊万诺娃走在走廊上,脚步匆匆。
等候室的库里洛娃则在听到分数后并不感到意外地看向别处。她掩饰住眼中的失望和落寞。
即便伊万诺娃有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