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京城中,翰林院编修赵厚谊被圣上钦点为学政,前往江南主持夏初举行的院试,择日启程,行李物品已经收拾停妥,车马也已经备好,这天他正在书房中练字,管家来报说国子监相公苏正居来访,赵厚谊听了笑到:“原是他来了,想是已经知道我的任命一事。”便命把人直接请到书房来。
管家答应一声去了。
这位国子监苏相公,便是当日聚香书院推优的生员,虽只在国子监半年多,已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翰林院也讨论起他来。
说起翰林院编修赵厚谊与国子监监生苏正居结识的经历,要从借书让书的佳话说起。
那时苏正居刚到国子监不久,经典籍介绍,到了翰林院文苑楼看书,刚好他想看的那本书被赵厚谊借走,赵厚谊知道后却是君子不夺人所好,慷慨地让出了那本书,之后两个人只是偶尔在翰林院的凉亭中见面。
毕竟赵厚谊公职在身,加上年末皇帝大行,太子登基,今年是改元元年,不免忙于案牍文书的草拟誊抄等等。
外派一事确定下来之后,赵厚谊反倒是在临行前可以稍作休息。这也是苏正居第一次登门拜访,他倒是寻了个好时机。
过了一会儿,管家便把来访的苏正居引到了书房来。
“早就想登门拜访编修大人,今日总算如愿了。”苏正居笑到。
“早就听说苏相公在国子监中孤高傲世,非常人所能靠近,今日到来也可谓是蓬荜生辉了。”赵厚谊笑到,没有一点架子。
“大人快别这样说,学生快无地自容了。”苏正居忙恭敬到,想是国子监中的发生的事也已经传到了翰林院中。
此事便是早前苏正居与同为国子监监生的郑国泰,打赌海禁解除一事。这郑国泰来头可不小,乃是吏部尚书郑尚书的嫡孙子。作为一个从小地方来的、无权无势的、不过学业还说得过去的推优生,竟敢与大官家子弟作对,未免蚍蜉撼大树太轻狂,却是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作为三朝元老的郑尚书,自是维护海禁,虽则后期不断有解除的呼声,然屡受弹压,先帝也善玩心术,弄得人心惴惴,不敢妄言。
郑国泰向来受郑尚书重视,起居饮食还有教育皆出郑尚书之手,师承衣钵,自然也是解除海禁的反对派,何继学却是笃定海禁解除的。两人之间早有嫌隙,便做此赌约,为期一年。
如果这只是他还有郑国泰之间的角斗倒还罢了,只因此事还牵涉到了另一个人,那便是同窗好友许登科,因为许登科父亲怕惹祸上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已勒令许登科从国子监退学。许登科纵使与苏正居同窗情深,却也父命难违。
自从来了京城,在这个遍地是达官贵族的地方,经历了不少事情的苏正居的锋芒确实比从前收敛了许多。
既然赵厚谊提起,苏正居又问到:“不知大人对解除海禁一事的态度如何?”
“如今这事朝堂上已然是争辩得不可开交,本官不过是翰林文书,没有参与,也不好多说什么。”赵厚谊对此事保持中立的态度,又问到:“你应该也知道徐太师告老还乡之事,不知有何看法?“
这件事引起的舆论风波不小,苏正居自是知道的,点点头,又不解到:“徐太师还老当益壮,如今太子登基,徐老本应大展身手,却乞归了,学生委实不解。”
“有些事未必只像表面那样,有时退亦为进也。”赵厚谊暗示到,“太子在潜邸时多遭打压,先帝也不多待见,如今刚登基,自然是不能不为老臣特别是郑尚书一派所掣肘。”
赵厚谊虽说的隐晦,聪明睿智的苏正居听了却有醍醐灌顶之感,赵厚谊说着又举起手来指了指墙壁,苏正居会意,没有再说下去。
“听陆典籍说起赵大人不日就要前往江南主持院试?”苏正居问到。
“是啊,说来还真是凑巧,此次聚香书院也在列,看来这就是咱们的缘分了。”赵厚谊笑到。
“学生刚听说时也有想过大人是否会到聚香书院,陆典籍又说起如今大人赋闲在家,才想着登门拜访,大人离京准备可都已经准备好了?希望学生此番不请自来不会莽撞。”苏正居说到,虽然两个人已经相熟。
“都已准备停妥,这些繁琐的事有管家帮忙安排,你也看到了,本官清闲得很。”赵厚谊笑到,他本也有想着趁这段空闲的时间邀请苏正居过府一聚。
“谢过大人记挂,学生不会说体面话,还请不要介意。”苏正居说到。
“你我不需要说什么体面话,平日里听的说的还不够么,哈哈,何况本官现在赋闲在家,并没有什么实职,既不是编修也不是学政,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罢了。”赵厚谊自嘲一番之后又说到:“既然你来了,又在聚香书院读书,便同我说说聚香县的事情吧,也算是一叶知秋。”
苏正居虽不是聚香县本地人,毕竟在那读书多年又被推优入京,等于是自己的半个故乡或者更多,很是乐于同赵厚谊说起那边的情况。
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