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上元节后,京城的媒婆就没得闲过。当初阿杨能找到媒人,还是多亏了他的好人缘。
民间一些普通人家,动作快得都上门提亲了。一些讲究些的高门大户虽然还摆着姿态,但也陆陆续续放出风声。
典型的就是阿杨师父那样的,正式往女方递拜帖上门,若是女方何意,则两边开始走动。
这段时间甚至京城情报通达些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稍微有点门路的都会四下找人问问,自家孩子所看上的那人的品行。
若是两家彼此满意的,差不多两家就往外放出结亲的意向来。
吕相对黛玉有些印象,知道是个聪敏不逊其母的小娘子,原想着她与自己三子年纪差不多,但这念头才从脑子里滑过,想起治晏的弟子对她有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也因此,吕公著这个上元节过得格外安逸,瘫在家结结实实呆了三天,后来书院要开学,拧不过友人,才被硬拉出来。似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孔宗愿,在他递去的上元邀请被黛玉婉拒后,他对上元节就没什么心思了。在开封书院照顾祖父,但是连调度安排人给书院挂灯的事情都帮不上太多忙,只出去看看灯就回来歇了。
其实在递出帖子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可能会被拒绝了,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初见那日,他就隐约感受到了林家娘子与烨熙之间的气氛,内心有几分失落,只恨相见太晚,只得慢慢把她放下。
孔宗愿低落了几天之后倒也慢慢释怀了,他听说守门的人来报告说杨大人在外面,以为他是有什么事情,忙出去迎。
阿杨看着仪态端庄的孔家子,挺了挺腰杆,试图从身高压他几分。
他最近好像又长高来些,得亏他惯穿的衣裤宽松,不至于短了,沈叔倒是很高兴,重新量了他的身长让人给他裁新衣去。
阿杨虽然想让自己看起来有风度一些,但一开口就掩不住欢快:“无事找你们,我是来等林姑娘散学的!”
书院刚开学这几日还没有晚课,孔宗愿点了点头,道:“今日下午他们班是格物课,许会出来得晚一些。”
阿杨点了点头,继续等着。
两个人说里一会儿话,孔宗愿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便道事务繁忙,先行离开了。
阿杨看着他的背影,想着下次他见人也要学孔宗愿这样的姿态,进退有度、容止可观,但不至于太过端正以至于呆板,反而流畅自然,自有端方风度。
孔宗愿听阿杨那么坦荡欢快的提起林家娘子,心下羡慕他的肆意欢乐,把那一丝遗憾藏进心里,抬眼又是那个人人称道的孔家子。
今年开封书院收取学生九百人,置三十斋,斋容三十人。
往年书院一年只取六百余人,今年算是这十几年来学生最多的一次了。
书院在御街以东的位置,有几处出口,这边这个出口不算太热闹,但也时常有三三两两的人往外走。
阿杨一边等着黛玉,一边和陶蓁说话。
“官家给我赐了布,我瞧着着挺好的,沈叔也说不错,我现给林姑娘送这个合适吗?要是不合适我偷偷送。”官家就赐了两匹布,既然沈叔说好,那肯定是不差的,阿杨就献宝似的拿一匹给师父和沈叔做衣裳,而另一匹心心念念想着送林姑娘。
陶蓁听的得头疼,想到木槿严肃的脸更是感觉太阳穴都在突突,她甩了甩头摆脱阿杨那仿佛做什么都自然得仿佛天经地义的气场,无奈地给阿杨找合适的做法:“您这般怕是还不太合适,不如由顾先生送来,既过来明路,又全了心意。”
阿杨一想,这样确实比较合适。高兴地一拍陶蓁的肩膀,几乎对她刮目相看了,以前怎么没发现她这么周全!
阿杨眼睛亮亮得看着陶蓁。
陶蓁有种不好的预感,忙转移话题。
“杨大人,您知道我在这里是为了接我们家娘子的,是吧?”陶蓁道。之前确实有黛玉让陶蓁把书带回去,自己与友人游街的情况,但阿杨怎么说也是男子,除了上元节特殊的情况,让他独自和黛玉出去玩,还是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从书院离开,陶蓁怎么想都感觉不合适。
“放心吧,我有数。”阿杨看着走出书院的人群,心里打着算盘。
开封书院不止一出进出的门,陶蓁之所以在这边等黛玉,一是因为这边离林府近些,另外则是因为这边进出的人少,不至于太拥挤。
书院北门在御街之东,全开封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教坊茶坊,西通新门瓦子,入夜尤盛。去年林瑾也喜欢拉着李寻欢从北门出去看热闹,四处找寻自己没吃过的小食,然后慢吞吞往住处逛。
但现在是难得开学没有晚课的时候,元宵的热闹还没有散去,自然是把书放回去之后出来轻轻松松玩上一晚上。于是林瑾拉着李寻欢离家最近的侧门出了学校,撒丫子往家去,就被阿杨抓住了。
“阿瑾!”
“杨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