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约波澜
楚,因此平时他就常教育子女在宫中严加守卫,在外不离护卫,保障安全。
平日里,朱元璋对朱棣十分疼爱,也不乏欣赏,这老四自幼就满是勇武之气,不但在功课上出类拔萃,更是擅长骑射弓马。
因此,在朱棣十一岁时,朱元璋就将他封为燕王,封地就是前朝的旧都,又临近边塞的军事要地——北平,也只有朱棣这样有勇有谋的孩子才足以镇服,但他也深知这个儿子过于有主见,倔得像头牛一般,即使是在父皇面前,也常常是据理力争,令人头疼不已。
“陛下,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教训教训,杀杀威风也就够了,好了好了,乌儿,快来给爹爹认个错,没有下次了,嗯?”
在民间,越是轻贱之名,越有利于小儿顺利长大,故而寻常人家都会给儿子取下一个并不文雅的俗名。
朱元璋起于布衣,自不例外,尤其是早年出生的几个儿子,都有这样并不好听的乳名,即使称帝后重新赐了儿子大名,可私下里还是惯于称呼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乳名 。
当年朱棣生下来时,朱元璋夫妇欢喜之余,抱着这虎头虎脑的小婴儿沉默了。
“俺老朱也没有这崽子这般颜色啊……就叫他乌儿好了。”
不知为何,朱棣天生就生了一身像是在地里耕了几年田的肤色,不过好在黑里透红,看起来十分健硕壮实,加之五官端正,结合了父母的长处,所幸是越长越英俊潇洒。
“你这孩子,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平日里多读些书,多同那些大儒名家交谈,自然有你学不完的道理。”
一旁调解的贵妇人就是德冠六宫的当今皇后,皇帝的结发妻子马秀英,年过四十的她,既有母仪天下的气场,又不失贤妻良母的淑德,令六宫之内的妃嫔皇子无不心摹手追。
“再者,你父皇平日哪里少了提点教诲?你又学会了多少?还要你亲自跑出宫去见识?”·
众皇子看完了热闹,都各回自己的居所去了,只剩下一家三口面面相觑,朱棣才终于从地上站起来。
“你这孩子倒是有心,若真是如你所说,还算是个懂得爱惜百姓的亲王,只是私自出宫这种事,绝不许再发生,记住了吗!”
“啊——记住了,记住了父皇!”
朱元璋一手捏起朱棣的耳朵,毫不留情的将他拽起来,痛得朱棣哭爹喊娘,马皇后忍俊不禁,却也并不阻拦,她知道,朱棣向来是个明辨大是大非的孩子,但性子里的倔强却是谁都改不了的,也应该被父亲多多教育。
“滚吧。”
朱元璋气已消了大半,仍然在佯怒,摇头叹气将朱棣轰了出去,不过却打心里赞许儿子有如此的见地。
“你呀,你说这孩子犟种,倒也不看看是谁的种?”马皇后嘲笑道。
“哈哈,真是老子的儿子!”
帝后二人已笑作了一团。
很快就到了第二天,朱棣与徐懿宁约定的日子。
大本堂是朱元璋所设的读书场所,集天下经史典籍,聚四方大儒文士,专门教育皇室子弟读书,这日授课先生正是朱元璋下诏招揽的当世大儒李希颜。
“上古有贤君唐尧,其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为人简朴敦睦,光照四方。”
李希颜正襟危坐,捋捋胡子,抑扬顿挫地引经据典。
“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此等贤君,乃万世君王楷模。”
李希颜继续说着,讲到动情处乃至慷慨激昂,顾盼神飞。
可此刻已经快到午时,课桌前的皇子们大都已经昏昏欲睡,哪里还听得进去这枯燥乏味的说教,有一名年岁尚小的皇子更是直接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即使是皇子,李希颜也从不迁就,手执戒尺向那瞌睡的小皇子打去,教室内立刻传来一阵哭声,所有的皇子都被吓得颤栗不敢言语。
“李老头真是可怕,四哥你看,九弟挨打了。”
坐在后排的五皇子吴王朱橚和一旁的四哥开始交头接耳,朱橚与朱棣是一母同胞,只相差了一岁,平日里走得最近,又同住一宫,常常在一起打闹玩乐,故而感情甚笃,几个年长的哥哥早已成婚,其他弟弟年纪小,也只有他二人最是无话不谈。
朱棣没有心情与他闲聊,只是问到:
“昨晚我交代你的事情,记下了吗?”
“四哥,我、我怕,要是父皇发现了,我可就惨了,四哥不如放个枕头在被子里,或是找个忠心耿耿的小宫人替替你……”
朱棣昨天刚被朱元璋教训过,并加强了他宫中的看守,勒令不许燕王出宫,否则宫人就要一同受罚,但今日因与徐懿宁有约,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设法再次出宫,只是需要五弟的协助。
“笨蛋,也不动动脑子,我宫里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