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他能答上的问题,小吏赶忙点点头,“大人说的是,黄大人时常来官衙,这府衙里的人都对他很熟悉。”
闫烨嗯了声,“你若能将黄大人来扬州后的生平一五一十的讲出来,与这上头上相差不大的话,卷宗的事我便给你们两日的时间整治。”
小吏有些惊喜,别的事不能说,但黄大人的生平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更别说这位御史大人面前的卷宗上还详细记录着,说与不说也不会影响大事。
他从头开始回想,将与黄大人有关的事仔细盘算了一番,才开了口。
“黄大人是被京城中的大人们派来的,自从来了扬州,就主管着扬州关于盐政的大小事宜,这些年黄大人的官位没什么变化。
要说生平大事,那也就是家中事与友人事了。
黄大人家中只有一妻两妾和一个认来的义子,除了那义子娶妻时闹出了些事,别的往日里也没听说有什么大事。
若说友人,那还倒有几个出名的。
大人应当也知道,凉州盐政的官衙是独立的,黄大人平日里只负责扬州的盐政,除了一些必要事宜外,基本不怎么与扬州官员来往。
但黄大人为人忠厚,在外面名声极好,因此这许多年下来,在扬州也有些人脉,三五个知己好友还是有的。
其中几个较为亲近的,有涂家的三老爷,桂家的二老爷,但若要说起关系最好的,那还得是漕帮的帮主。”
“漕帮帮主?”闫烨从卷宗中抬起头,看向小吏。
“大人不知道?”小吏有些惊讶。
“扬州有漕帮我倒是知道,但对这位帮主却是不甚熟悉。”
“扬州城中倒是没人不知这位帮主。”小吏语带自豪。
“帮主以前是在潜江边上扛货的,人仗义,很得同伴信服,前些年修建郑国渠时,他也参与其中。
当时有人闹事,他一出面,两边的人都服,没费多少功夫事情就平息了,偏巧那天周家的大老爷就在不远处,对他很赏识,给了不少金银财宝呢。
有了银子,他也不吝啬,谁来问借,只要确定人是真有难处,他二话不说就给银子,当时扬州城中人人都赞他仗义。
不少人想跟着他干,说的人多了,他还真给带着的弟兄们找出条生路,他们一起买了条船,用船把扬州的货拉去别的地方卖,赚了一大笔。
从那之后,他们的人越聚越多,别人将他们称为漕帮众,后来他们干脆真建起个漕帮来,帮主也是如今扬州城中一等一的人物。”